教练分享 | 教练约谈,就是跟客户一起去骑双人脚踏车
刚刚过去的2020年,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都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对我,亦是如此。
这一年,我做了妈妈,人生角色从自由随性的职场人,转变到随时待命的全职妈妈。这一改变,即便是前期我做了很多心理准备,也还是不适应的,某些时刻甚至是痛苦的......
但也正是这样的契机,让我有机会去问自己,在这段宝贵的生命中,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于是,我开始学习向内看,不断挖掘每个闹心点背后的宝藏,慢慢地,生命似乎展开多了一个维度;而踏上教练学习之路,为我向前走,推波助澜。
以前,遇到事情,我总习惯于从外界去寻找答案,以为把外界的一切按照自己的期待去编织,就能收获内心的那份充盈和喜悦。
这点从我一阶课程开始时的愿望清单就能可见一斑:列了好几条都是想要怎样去掌握技能,怎么样去“搞定”客户......而这背后的动力无外乎来自于,自己想通过外界的正反馈(比如MC上拿个A)来为内心添注力量。
未料,督导老师直接给我反馈:“关注点都在客户身上,你自己呢?”
我一震,是啊,我自己呢?
是啊,是时候回到自己,是时候跟自己好好地链接了。
在一阶学习的6个星期,每天早上起来,我都在问自己,我将带着怎样的意图来展开眼前的这一天?回头盘点,喜悦地看到自己关注力在往回收,不断在练习放下、拿起,放下、拿起。
■ 尝试着,我放下对结果的渴望。
对于以结果为驱动力的我来说,这个尝试有些吃力。
我知道,结果导向其实是一个好东西,而且这个动力是超级强大的,可以轻而易举让我忽视障碍飞蛾扑火。但在埋头往前冲的同时,我又往往忽视了沿途的风景,总想着等我抵达再来回顾,届时肯定会特别爽。
可等真的拿到结果了,那种眩晕的成就感往往转瞬即逝,它短暂地让我幸福指数飙升,随后又回落到起始值。继而,我那颗不安分的心,便开始寻找下一个激荡我内心目标。
如此循环,如同那只小仓鼠,转呀转呀转,不同之处在于,我把自己放到转轮上,还乐此不疲。
当我看到自己这样的自动驾驶模式,我疲了,内心升起强烈的声音,我不想要这样子了。于是,当对结果的这份执着再次点燃时,我尝试着问自己:
-
这个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
是现在当下立刻马上就要的吗?
-
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要呢?
-
达成了,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同呢?
当然,我还是会享受结果,当我完成所有课程作业,当感受到作为教练给到客户支持,当从MC1升到MC2,还是很开心滴。不同的是,少了点渴望,多了点对过程的品尝,这也是今年大火的《心灵奇旅》想要传达的信息之一吧。
■ 尝试着,我拿起对需求的看见。
我的成长环境,提倡的是要有“眼力见儿”,察言观色似乎是一个好用的社会技能。但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化里,含蓄似乎也是在美德榜单上的,这样就导致,在沟通中,我要去揣测他人要什么,自己的需求也要化个妆包裹一下才能呈现。
举个例子——以前跟队友吵架都会说:“都在一起这么多年了,你还不知道我要什么吗?”现在回想,都觉得难为了队友,因为有时我连自己想要什么都说不清楚,却还指望他人懂我?!(这是无理取闹呢,还是无理取闹呢?呵呵。)
怎么破?想起泳橦老师如雷贯耳的口头禅,“你直接问啊”!
于是,我开始尝试直接问自己——当我有了情绪,内心评判生气,或者就是状态不好,不带劲,我会找个安静的地方跟自己呆一会,问自己:
-
亲爱的,我陪着你呢,你怎么了?
-
有情绪,你也是好的,我们来看看这个情绪背后,是什么没得到满足呢?
-
亲爱的,你现在想要什么呢?
与此同时,我也在尝试直接问客户,问他/她们要什么,并反复理清客户的b点,看客户情绪背后的需求,然后继续去问客户在期待发生什么?......
然后继续更多的尝试——
-
尝试着,放下对解决客户问题的执着;
-
尝试着,拿起对客户全然支持的意图;
-
尝试着,放下要让客户觉得我很厉害的小心思;
-
尝试着,拿起只有客户才是自己最佳代言人的坚信......
最后一节课上,老师问,你现在理解的教练约谈是什么?
我脑袋中立刻闪现骑脚踏车的画面,后来脑补了一下细节——
教练约谈,就是被客户邀请去骑一场双人自行车。同在一辆车上,但各自有自己的脚踏板,客户在前,教练在后,沿途高低起伏,有爬坡的气喘吁吁,也有下坡的轻松畅快。
作为教练,根据客户的状态,选择使多大的劲踩。偶尔给客户加油点赞,偶尔提醒客户歇歇喝口水,偶尔把沿途风景的新发现分享给客户。天湛蓝蓝,云清淡,风正好,温度适宜,全然抵达,好个畅快!
感谢泳橦老师,感谢笑笑督导,谢谢所有对练的小伙伴,谢谢所有一阶同学的共创,我们二阶见啦!
* 作者:小蓉(coach8 ACTP学习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