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分享 |「Action Learning」行动学习实践工作坊之企业应用复盘



Jessie是华为MO团队的负责人,基于彼此的信任和欣赏,她找我组织一场针对他们内部核心团队的活动拓展。


该团队负责自动驾驶网络管控软件的全球市场营销,产品年销售规模6亿+美金。业务相对成熟,矩阵制架构,成员分散在异地,现场支持各条产品线。


一场约谈下来,基于现状,她提出了三个诉求:


1)增进成员彼此的了解,并欣赏彼此的差异;

2)通过拓展学习,促进团队协作;

3)掌握一套团队沟通协作的方法。


刚好月初参与了一整天Coach8薛老师组织的Action Learning实践工作坊,非常适合团队学习。


AL是英国管理思想家雷格·瑞文斯(Reg Revans) 于1940年发明的一套经典流程,从团队的多元视角,一起来讨论一个议题,从中获得启发。具体有三个作用,俗称「一鱼三吃」:


1)解决一个具体的议题;

2)训练一种领导力特质;

3)共识一套团队协作法。


协商确认以AL为主体框架后,我与另外两位Coach8的教练伙伴Jerry(20年跨国项目管理经验)Scarlett(荣耀品牌媒介经理)讨论支线流程,优化细节。我们设计了三个「觉察点」。




觉察点1:我认为自己拥有怎样的特质?


Jessie事先布置了一份功课「自我使用说明书」,让每个成员从三个维度自我评估:


  • 我的优势是什么?能给你带来什么帮助?
  • 我的优势的反面是什么?会给你带来什么麻烦?
  • 你要如何“使用我”?


此外,在破冰环节,我们安排了一轮有趣的互动,两人一组,互相连续追问3分钟:“你是谁?”(此环节,无门槛,带有天然的好奇,互动最热烈)


大部分人,能迅速说出自己的工作、家庭等「社会角色」——我是老王、我是一名工程师、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再往下就开始卡壳,然后想到兴趣爱好」——我是一个喜欢游泳、旅行、摄影的人。再往下,开始出现一些「抽象特性」——我是一个看起来朋友很多,但实际有点孤独的人、我是一个想要仗剑天涯的人……


先后顺序、停顿留白、内容结构,都可以从侧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我是谁?我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




觉察点2:团队需要我呈现怎样的特质?


在共识领导力标签库环节,我们采用「双钻式」结构来设计发散收敛:


▶▷个人发散 → 小组收敛


个人发散环节,保持静默,独立思考。


教练引导团队成员按自己想到的任意线索进行发散,例如场景线索中的汇报场景、绩效沟通场景、客户现场等等,还有标杆线索、企业文化线索……


个人发散完,小组汇总讨论,求同存异,按频率、权重大小排序,完成第一轮收敛。


▶▷小组发散 → 团队收敛


两个小组,各自完成排序后,张贴示众。


横向对比:权重&结构,各组认为TOP5的领导力特质有哪些?重叠部分有哪些?自己没有想到过的有哪些?


小组按特质、场景、作用继续发散,最后收敛到:如何打造一支绩效卓越的团队?(现在回看,这条收敛逻辑不清晰)




觉察点3:我及团队实际展现了怎样的特质?


在AL环节伊始,每个人选择一个领导力标签,并说明自己在讨论中会如何去呈现这个特质。作为教练,我们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如何定义不重要,重点关注他承诺接下来做些什么。


环节过半,我们停下来,检视团队表现:


  • 对团队表现打分。好的地方是什么?可以提升的部分是什么?
  • 是否达成共识?达成了什么共识?(有人对规则提出疑议,什么是共识?我认为达成就达成了吗?)


讨论完进行行动反思,每个人对自己承诺的行动进行自评,其他伙伴给出反馈。


最后,共同看向团队暴露的沟通协作问题,探讨后续提升方案。




前期的需求讨论、环节设计,大家都比较满意。而实际的交付结果,效果都有折扣。


后续活动,我会从三个方进行改进:


1、成员定向。本次3个教练参与,Scarlett下场讨论,我做主持,Jerry观察记录。提供了三个不同视角:参与者、同行者、旁观者。我们线上模拟过流程,正式开始前,现场还需要再次定向,确认每个人的角色,自行承诺如何呈现。还有Albert拍摄素材,角度需要提前演练。


2、检查物料。与协作方逐一核对物料,确保双方理解一致,还有现场设备调试。


3、风险预案。充分预估现场可能出现的状况,例如迟到。


接这个项目前,我就对Jessie做过预期管理,不可能一次就解决所有问题。于双方,这都是一场有意义的尝试,让我们有机会去看到真实的状况如何,然后去面对,去改变。




*作者 | 王海(ACTP 学习教练)




阅读 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