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分享 | 成为教练,人生修炼精进之旅


作者 | Helen Yang

(Coach8 ACTP学习教练)



8月16日,我收到了ICF(国际教练联盟)的PCC认证证书。


真是个好日子!


发了个微信圈MARK留念,得到很多亲朋好友的祝贺与赞叹。但我自己的内心特别平静,感受体验当下这份平和,我想也许这就是教练状态修炼的功劳吧:如其所是地发生,我还是我。


回首专业教练技术学习之旅,最大的感悟体会是:这趟成为教练之路就是人生修炼精进之旅。

没学教练技术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懂教练。读书时,从小就作为业余运动员接受教练的训练,在企业里也做过新上任干部转身教练,讲授《情境领导艺术》课程,也在讲有一种员工发展类型要用教练式领导。


接触了专业教练技术才发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并没有真正懂“教练”。


于是,我下定决心,要掌握这门专业教练技术,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改变拯救需求,就这样平淡地开启了找寻专业教练学习之路。




我的LUXX Profile第一大动机之“求知”是负值,所以我的学习都是从实用主义角度出发,研究、对比、分析是我做任何事启动前的功课。


对比了各大专业教练认证体系,我发现ICF的体系,是全球接受度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ICF体系下也有好多培训机构各种流派,估计每一个选择教练学习的人都面临同样的选择综合症。


系统快速对比分析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COACH8的ACTP学习项目(可以直通PCC),我的选择经验就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开始,线上教育还不是很普遍,COACH8已经是薛老师从2016年就开始运营了。


所有录播课、直播课、MC一对一教练辅导全部都是线上,直播课时间都是在国内的晚上,正好是我的中午午休时间;选择“MC一对一”的时间,可以是国内的中午,正好是我的早上;如果遇上时间冲突赶不上直播课,都会有回放提供;老师们也都是常驻在国内外的PCC;开放、自由的空间,无私热情地投入教练事业......


简直太适合我这种海外有时差、工作强度大、时间不自由、喜欢激情正能量氛围的人啦!


于是就有了这一年半每天5:30起床不是听课、就是在做教练或接受一对一MC教练辅导,也从此改变了这20年每天中午都要午睡的习惯,都在各种听课中度过了。


我把所有工作外可用的时间,都投入到了教练学习和实践上——


从COACH8提供的入门班、初级班、一/二/三阶系统课、来练工作坊、行动学习团队教练、LUXX Profile认证分析师、冥想学习班、四维整理术工作坊各种系统学习,到接受MC1、MC2、MC3、SC进阶式系统的一对一教练辅导,着实夯实了自己专业教练技术的根基。



教练技术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


特别感恩我的教练对话技术还踉踉跄跄时候,有peer coach们的互练陪伴,MC上老师们的督导反馈特别有助于持续精进。


有了一定基础后,我就大胆地将教练应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同事们只看到了Helen姐的管理能力有很大提升,其实是我背后偷偷在学习专业教练技术。

ACTP课程学完后,我也开始广撒网,观摩各大流派MCC/PCC教练们的教练DEMO偷师学艺,教练同修路上的人呀都是激情四射、能量满满,真切感受到这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力量。


这也许是新冠疫情下最大的收获吧,各大培训机构都开始线上运营,也让我们这些在海外,尤其非洲教练学习资源匮乏之地也能享受到无时差、无地域之分的学习。


专业教练技术的学习没有捷径,都是时间精力投入积累出来的


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快拿到PCC,我想说拿到认证本身是快不起来的,必经之路是一定要走的,PCC要求的至少125+培训学时、500小时教练一定是有其科学依据的。而只是用一年半的时间付出了需要2-3年积累的付出而已。


PCC证书只是走向专业教练之路的一个敲门砖,叩开这个大门后看到了更长的专业精进之路,庆幸的是自己已经在路上。






都说教练学习是“三分助人,七分助己”,每个学习专业教练的人应该都有这个体会,做好教练的基础就是要保持好教练状态。


这一路教练学习走来,修炼教练状态就是在修炼自己的人生状态,首先对自己的改变帮助特别大。


我平时说话语速快,干啥都讲究效率,做事追求完美结果,不知不觉有些习惯也带入到教练中。


一直觉得自己还挺会说话表达的,做起教练来咋就问不出问题呢?提问前总喜欢总结一段客户的话,即使15分钟的MC似乎也期待客户拿到成果、走到行动,一直在客户的事情层面绕圈圈,喜欢用逻辑脑做教练不会走情绪感受…… 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一对一”MC上,督导老师那些一针见血发现我问题本质的提问反馈:


  • 你是不是当老师做培训的?
  • 你是不是平时工作中都是谈论事情多?

后面每次的MC督导上,老师们给我的反馈其实都是我工作生活模式的侧影:




我就是在这样一次次跌跌撞撞的教练中,不仅反思每一场教练的改进方向,同时也反思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


教练状态不是做教练的那一个小时才保持教练状态。


我发现平时的工作中我太追求效率,所以做啥都讲求速度和完美,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有时传递给别人的就是压力感,忽略了“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因为习惯了结果导向,所以常常直截了当反馈问题,自认为自己是真诚的,而忘记了“有效比有道理更重要”。


教练的过程最好的状态就是“无我”


以前工作生活中都常常爱直接分享经验告知居多,学习了教练技术后更能通过提问和有效反馈启迪智慧潜能,更加明白了很多时候其实自己无需证明自己。


每当我因为担心自己做不好事情而焦虑时,我就想起品嫙老师说的:




带着教练状态觉察、反思、改进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我变得更加平和,工作中的心流状态越来越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体验越来越深。


一直觉得自己有大爱,越发深刻觉察教练状态下的爱才是真正的大爱。




从学教练技术的第一天,薛老师就说教练要做到“中正不评判”,这一点我觉得是最难修炼的——人很难做到不评判。


教练过程中当面对客户没有觉察一筹莫展时,看到客户知道就是做不到时,客户被限制性信念所禁锢时……难免心生评判,也常常因自己不够中正,会去评判自己的教练过程不够好而沮丧。


记得有一次在来练工作坊里做内圈教练,老师给我的鼓励反馈:




我把自己学习修炼“中正不评判”分为两个层次阶段。


最开始其实我也并未完全真正理解,什么是中正不评判?只知道在教练中要放下教练自己对客户的评判,所以我采取的是“先僵化、再固化、再优化”的路线。


每次教练中当大脑出现评判的声音思绪时,就像做冥想有思绪一样,将其移走或悬挂在一边,心里有思绪,行为上没表现出来。开始阶段不太会分享自己的感受体验反馈给客户,生怕带有自己的评判。


初级阶段这样的刻意训练似乎是有效的,但随着不断精进,越来越发现真正的PCC水平更多的是到“人”而不是“事”的层面,若是你心中有评判,即使你不表现出来,潜意识也是会影响着你的提问和反馈的。


因为有评判会失去对客户的好奇心;因为有评判给客户创造的场域空间就不够大。


真正的中正不评判,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不评判。


后来我也领悟了“教练不带执念,分享观察、直觉、评价、想法或感受,并通过语言或声调引发客户的探索”,只要内心是中正的可以不带执念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当一面镜子一样的反馈有时反而能带给客户更多的觉察和看见。


保持中正是内心真正的那份真诚与爱,放下那颗分别心,是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我把中正不评判的觉察修炼带入在工作生活中,虽然“先知先觉”的路还长着呢,但走在了“当知当觉”的路上,已很受益。




教练哲学是关于相信的哲学。 与客户建立安全信任的伙伴关系基础,是基于对客户的真正相信。


教练相信每个人都是资源丰富、全面完整的、相信每个行为背后都有正向意图、相信每个人都能做出当下最好的选择,这是对教练最大的考验。


相信我跟很多学教练、做教练的人一样,都有一颗助人之心。


我总是会期待着能通过每一场的教练能帮助到对方收获到价值,总会有帮助人的那颗“爱心”。


每当升起要帮助对方解决问题的心的时候,就会想起课上讲到的卡夫曼戏剧三角形(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放下自己做拯救者的那颗心也是一个修炼过程。




当真正相信客户有自己的智慧,找到自己的最佳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就是创造更宽广的场域空间,让对方在安全信任有爱的空间里去探索,当有了更多看见的时候往往带来的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生命的陪伴。


放下拯救者心态对我工作和生活中的角色也特别大的帮助,以前常以“助人为乐”作为自己挺有奉献精神的信条,总想要帮助别人变得更好。 真正领悟了教练哲学里的“相信”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在扮演拯救者。


不做拯救者不是不帮助人,而是即使发现了对方需要帮助,也需要看对方是否真正需要你的帮助,可以通过创造更大的场域空间,支持对方看见自己更大的潜能和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直接就冲上前去做拯救者。


特别喜欢品嫙老师分享的教师祈祷文里,有关于生命陪伴的这段话:






保持好奇心、用心倾听、提问与反馈成为打开心门的试金石。

如果说教练哲学和教练状态是基石,聆听、提问、反馈我觉得对我来说是教练技术的三个硬核技术。我发现自己要应用好这三个硬核技术,自己需要突破一个阀门——打开“好奇心”。


虽然自己从小到大给别人的印象都是“学霸”,其实我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就是用勤能补拙来取得成绩,都是结果导向的学习,我一直觉得自己缺乏好奇心。


培养孩子的时候会特别关注从小对好奇心的培养,但自己这颗好奇心一直都没有刻意关注和训练过。


教练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好奇心会阻碍着自己更开放地提问、更深层次倾听,很难与对方的心流连接共舞。


我发现自己之所以缺乏好奇心,是长期习惯于遇到问题就一门心思解决问题,追求高效、结果导向是日常的习惯模式,工作生活亦如此。


常常因为忙碌而忘记了抬头看看蓝天上白云的变化,从来未留意路边绿树的摇曳身姿,几乎没有驻足观赏过一朵花如何在绽放,工作里聚焦思考多发散思维少,几乎不看八卦不看娱乐节目,生命里似乎就只想着把手里的工作如何做好。


“好奇心”就像打开了自己关闭已久的心门,看到了更多彩的世界,看到了凡是不能只在延长线上思考。


好奇心让人可以跨越更广阔的未来。




教练中似乎自己更能链接到客户更深的内在和更广的未来,自己的工作中更开拓了视野,更理解了“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的魅力,生活中更多了经验五彩缤纷的世界。


以成果导向的教练讲究积极正向、系统平衡,自己仿佛由一个小系统进入了大世界的平衡。


再好的教练状态,还是需要些硬功夫的。


而聆听、提问、反馈的技能就像是健身中锻炼自己的几块肌肉。每次课上看薛老师、泳橦老师的demo,我都反思:


  • 自己咋就听不到呢?

  • 为什么就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呢?

  • 还能这样反馈呀?


就像游泳不跳入水里练习是无法精通游泳的,那就让自己在大量的实战练习中去磨练吧。 每一次MC上督导老师反馈的问题,就是下来那段时间自己刻意练习的方向。


记得好几位老师都给我反馈过:我的左脑逻辑框架的教练肌肉是比较好的,要保持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让自己还不强的右脑情感体验智慧肌肉,多些刻意训练,去锻炼这块肌肉。


通过不断的练习,自己这块薄弱肌肉也逐渐锻炼起来了,以前听不到客户更深的情感、不敢直接反馈挑战客户,那就一次次刻意去训练。


以前自己的提问特别啰嗦,就在每一次复盘中去修正自己的提问,回听自己的教练是最好的发现问题促进改进的方式,我也大量积累模仿大师级教练们的提问。


在学习技术方面,我经常贯彻的“僵化-固化-优化”还是比较有效和适合我自己的。


我也曾一度因为自己似乎在螺旋式上升中,停在某个地方盘旋太久而沮丧,泳橦老师一针见血的问我:“你的这个好的标准是什么?”


如此简单的问题让我看到自己一直在拿着MCC的标准在要求自己,总是用PCC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每一场教练,所以总是容易评判自己。


NLP的前提假设里有一条“世上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信息”,从每一次的发现不足里去改进就足以。


教练技术是无止境的修炼之路,只要我们在修炼精进的路上。




感恩与“教练技术”的遇见,感恩修炼精进路上各位老师们的传道受业解惑,感恩peer coach们的陪伴支持,感恩每一位我的“客户”们的信任包容,也要感恩家人对我几乎把工作外生活的时间全部投入了教练学习的支持。


成为教练的路上,让自己成为光,温暖传递正能量,用生命影响生命,激发内在潜能。


最后,我特别想以老师在课程上分享的教师祈祷文中的一段,作为结束语:


“我祈祷,

当面对你的无助、挫折、

愤怒、伤痛时我祈祷,

让上天协助我与你的灵魂,

深深联系我祈祷,

当我也束手无策时….

我祈祷,

因为我知道我的有限…

既使你离开时,

我也不会为你担心,

我会,为你,祈祷…

我想做的,

只是,

深深的聆听聆听生命的哀愁与美丽…

然后,

在里面感动找到宝藏…

当我面对你时,

是,在一种,放松、安静、

准备好的状态下,

温柔又精准的’接收’

你发出的讯息

像一个柔软的羊毛毯子,

可以安稳地、包裹着,

你的伤与痛,

并,带着虔诚的‘祝福、尊敬’,

与你同‘在’…

这,就够了。”



* 作者 | Helen Yang(Coach8 ACTP学习教练)



阅读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