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1年半内拿到PCC(二)—— Helen教练学习经验分享



上一篇《如何在1年半内拿到PCC(一)》认证学习的总结,更多是自己Coaching精进路上的收获感悟。今天继续分享第二篇吧。


教练过程中做不做笔记、如何做笔记是很多学教练的人都面临的一道坎。

在同伴教练中还做过好几个关于做笔记卡壳的意图。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路径,我自己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1、用做教练,就像录音机;

2、用做教练,化繁为简;

3、用做教练,链接生命。


起初自己没有经验,聆听能力又不行,生怕错过了客户的一言半语,漏掉什么重要信息,所以我几乎是把和客户的全部对话都记录了下来。


当然,也是因为自己有速记能力的优势,如果是用电脑记录,我几乎是能还原整个对话过程,还曾一度比较得意,觉得自己边听边记录就可以不漏掉客户的一丝信息。


但督导老师在督导的时候敏锐地听到了我敲键盘的声音,反馈给我说:“如果发出声音会让对方觉得不专注、不尊重。”


于是,我就改成用笔记录,学习下来,光教练练习的专用笔记本都用了好几大本。


后来,加深对“7-38-55”理论的理解后才恍然大悟,原话地文字记录其实在理解客户的时候就只占了7%,还有38%的声音、语调、语气和55%的肢体语言就被忽略了。


中间有一段我就改成了只记录关键词,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来去倾听和感受客户,但发现自己需要靠大脑去打腹稿记忆客户的关键词,似乎还是没能真正全然投入在教练过程中。





第三阶段是在观摩了MCC教练的过程,我发现教练居然可以做到不做任何记录。后来,我注意到薛老师在课上的教练demo也是没做记录的,在我参加的一些国外MCC的教练demo或督导时,他们似乎也是不做记录的。


于是,我又开始练习不做记录。


一开始我非常担心自己不做记录会不会记不住客户话,后来发现当真正全身心都关注在客户身上,用心去感受客户的感受、体验客户的觉察,问题是随着与客户共舞的流而自然生发的,不是从大脑的思考里出来的


当然,就像教练过程不可逆一样,不知道如果一开始就用身体感知做教练而不做任何笔记会是怎样,不过,最终的目标是一样是能做到用身心做教练


训练达到这样的境界后就可以随机应变了,比如:


我做内部新干部转身教练沟通的时候,有时也会帮主管记录下他们的梳理思路和灵感,过后反馈他们。当然,回顾还是很有作用的,但前提是要已经做到电脑记录的同时,也能完全不影响倾听、感知对方。


如果我说自己能做到原话记录,还能不影响感知体验对方的情绪、感受和意图,会不会有点凡尔赛,每个人找到自己适合的训练方式就好,比如:面对面做教练肯定就不适合做记录啦。




练剑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英雄》里的练剑三境界:


  • 第一层,手中有剑心中有剑;

  • 第二层,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 第三层,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

专业教练的修炼之路似乎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最开始做教练督导,老师的反馈是:“教练没有框架感”,再到后面做教练督导,老师反馈:“教练要流动不能只按框架走”。


如果只看这两句话会觉得不是前后矛盾吗?但这就是不同教练阶段学习的必经之路。


我们常常也会疑问,既然大师级教练是没有套路不用工具,督导老师经常反馈给我们的也是,如果衡量教练成果只会用打分工具顶多是ACC,而PCC要多在人身上做工作,那我们学那么多的工具方法有什么用呢?


我想这么多的教练工具就像少林功夫要练习蹲马步,我们身体健康要吃饭终究是吸收了营养的。


教练工具、框架的练习就好比在训练我们的教练肌肉,最终慢慢转化为内功,也许练习工具、框架的目标本身就是丢掉工具框架。


每一个工具我都是认真刻意练习过的:度量尺、逻辑层次、神奇按钮、视角转化、导师桌、迪士尼策略……虽然现在不会单一专门去用哪个工具,但似乎在某个场景下说不定就在当下生发出问题了。




教练的实践中,大家都会有Peer Coach的互相Coach,当然本身Peer Coach的教练时数也是被ICF认可的付费教练时数,关键是我个人体验发现:Peer Coach对于深度实践专业coaching,更加有利于针对性刻意训练。


所以,对于不是自由职业,已经把教练事业当做个人事业的人来说,Peer Coach就是个非常好的实战资源之一。


当然,会有小伙伴问:“互相Coach,哪里来的那么多议题?”也有小伙伴担心Peer Coach会不会迎合教练,而起不到锻炼coaching能力目的。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因为每一个学教练的人来说,大家都是特别渴望真正学会专业coaching能力,我们是在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所以,我跟小伙伴们每一次都会非常认真的提前思考自己将带来一个怎样的真正议题去一起探索。


而且,Peer Coach还能当另一面镜子对教练过程反馈改进礼物。


自己也在一次次做“客户”的探索中,把原有的很多卡点问题解决了,也开始越来越深度的自我觉察。虽然,有的小伙伴都说自己现在没有小议题了,一有议题就都是解决人生的大议题,但这也更加挑战教练的Coaching专业度,不是吗?


所以,在此,我要特别感恩一路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Peer Coach伙伴们。




掌握专业Coaching的能力,尤其要通过PCC口试录音,必过的一道坎就是PCC MARKER(核心能力标识),教练的过程估计要符合PCC MARKER百分之八九十才能通过。


而且,CKACoach Knowledge Assessment也基本是围绕MARKER的要求来出的场景考题,所以,MARKER的学习必须高度重视且要做到融会贯通。


首先你得知道PCC MARKER有哪些,新8项教练核心技能有37个标识,其实每一条都是对专业教练技能的锤炼,每一条都值得打磨精进。当然,可能一个提问或反馈的行为就能Cover好几条标识。


标识的学习和教练过程要符合标识跟学习各种教练工具异曲同工,都是“练剑”的过程,到达了第三层“练剑”的最高境界,通过PCC口试录音就轻而易举了。


当然,过程还是有点痛苦的。尤其在“手中有剑心中无剑”阶段,会让你一度怀疑自己“本来已经会做教练了,怎么又突然变得不会了”的感觉。


因为,我也曾一度怀疑为什么一定要符合MARKER呢?客户拿到成果不就可以了吗?


但当我看到老师在解读MARKER时候展现出来的生命状态,我就在想在老师心中为什么MARKER就这么美妙,ICF有这样的要求一定有其科学性。


于是,我把老师的MARKER解读录播课前后看了三遍,还跟完了 “PCC教练行”(也是解读和实践48个老标识的栏目),把大家俗称的那本Lisa的“绿皮书”(我在海外没条件买书看的电子版)也认真研读完了。再加上心中笃定要去认真践行后,也许是量变到质变,逐渐领略到了MARKER之美。


每一条MARKER都透传着真正专业教练应该有的基本功,和对客户这个完整的人的那份生命的理解感知和支持。




每个人的教练学习路径都不一样。


有人也许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特别鲜明的教练风格,但我是属于模仿学习型——在大量观察、模仿、实践中去找寻属于自己的教练风格,去发现自己独特的教练风范。


我是左脑逻辑性,所以,我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客户自己都觉的一团乱麻说了很多散点后我能保持清晰的逻辑,即使客户情绪跌宕起伏、陷入漩涡跳不出来时,我也能保持理性的room out。


但往往你的优势有时就会成为你的阻碍,超强的理性让自己的情绪感受体验薄弱,不擅长隐喻画面,也不擅长支持客户当下的体验,没有深入的room in其实就没法更大空间的room out。


于是,我就找有比较感性思维的小伙伴互练,去感受学习他们的感性部分。也特别留意感性智慧强的老师们的提问和反馈手法,在实践中就去模仿这些感性体验式提问与反馈。


在这这段时间里,也会有小伙伴反馈我说:“你的提问像XX式提问......”但我内心并不是那么认同这个说法,非常清楚自己缺什么就要补什么,所以才有了大量的模仿实践。


随着我教练状态的修炼和对客户理解感知力的提升,那些“罐头式问题”逐渐的转化成为了“个性化问题”。


曾经一字一句模仿的问题也在与客户链接的那个当下,自然而然由心生发出与客户当下流match的问题。即使某个问题好像是在哪听到过的,但它就是在那个当下适合客户的问题。


慢慢的,我似乎也不时的开始有触摸到“无我无剑”最高境界的感觉,也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教练风格。


回望自己走过的“九曲十八弯”,仿佛已然是一副美丽画卷。就像黄河九曲十八弯奔流到海不复回,留下的是蜿蜒曲折穿梭丛林草原的壮丽河山之美。


有人说九曲十八弯也是一种境界,静静地流淌又在勇往直前,聆听着岁月的歌声、诉说着奋斗的豪情。


教练coaching的精进之路,就是一场砥砺前行厚积薄发的磨砺之路庆幸自己已经走在了专业教练精进的路上。


下一个目标,向MCC进军!




* 作者 | Helen Yang(Coach8 ACTP学习教练)



阅读 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