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分享 | 原来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戏精”



作者:Jasmin



人们常常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戏如人生,何必当真?”可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把人生当作一场游戏或一场梦?


我们都不喜欢虚伪的人,因为他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人因为这些纷争而对身边的人产生失望,不再以诚待人;有的人消极避世,郁郁寡欢。


但社会生活中,几乎人人都需要社交,每个人既是编剧,又是演员,还是观众。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关系中保全自我甚至游刃有余,恰如其分的呈现当时、当下最符合情形的那个角色,沟通必不可少。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如何在沟通中做到有效倾听,就是要听事实、听情绪、听模式、听信念/价值观。


那么,这其中的(心智)模式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大部分人总在自己的原点A,兜兜转转一圈后,继续回到自己的原点A?



举个例子。


公司职员小张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次因为主管领导把他们团队的业务奖金分配给了其他人而愤愤不平,自此消极怠工,天天抱怨。


我问他:你当时跟领导沟通过这件事吗?

他说:没有。


我又问他:那你最在意的是什么?

他说:领导的态度。


我说:那当时领导的态度已成事实,而且也没有沟通此事,当下你该怎么办?


他还是坚持要领导态度。


可事实上,那个主管领导因为小张的消极怠工已经非常生气,多次扬言要开除他,而小张听到领导要开除他的消息后更加消沉。


这个案例中,小张被主管领导的奖金分配带入了戏剧三角形,自己没有办法跳出这个剧本,只能以受害者的身份消极怠工。最终,小张和主管领导都成了受害者!




在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理论中——


  • 受害者潜意识:我的痛苦是你造成的,我需要你认识到你自己的错误,来终结我的痛苦或者寻求拯救者提供帮助,肯定自己“动不起来”。

  • 迫害者潜意识:我那么努力,你却在拖后腿,你真不行。


  • 拯救者潜意识:我很好,我还可以帮助别人,他的方式是从较高的位置提供别人帮助,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受害者的姿态常常很好用,它能让人产生一种“我很无辜,都是别人的错”的良好道德感。但这个角色也有不太好的地方,比如:受害者非常被动,很容易陷入深深的无助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无力感”。


对迫害者而言,很可能得到优越感和短暂的力量感,但也不快乐。他们常生活在愤怒和苛责之中:为什么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呀?为什么别人都不配合我呀?尤其是,当他们意识到受害者的痛苦后,会摆脱不了自责和挫败感。


于是,他们又走到了拯救者位置。


而拯救的角色本身就暗示着:我比你强,我比你优越,我很好,我很会做事,我还可以帮助别人......但此时,拯救者又变成了迫害者。


总之,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三者之间,组成了戏剧三角形,你来我往,产生了无休止的纷争,甚至有的人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 我那么爱他/她,他/她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好点?
  • 这些员工怎么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为了这个公司我快累死了!
  • 我做错了什么,让他们如此对待我?
  • 我不好过,你也别想好过!
  • ......

每个人、每一天都在不停的上演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怎样才能从戏剧三角形里跳出来呢?


事实上,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我们本身就是戏剧三角形的各种角色,他人的态度只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这个道理,我们才可能跳出这个游戏,做回真实的自己。




上个月,我跟我的直属上司因为工作的原因发生了一点不愉快。


下班时间,他用陌生号码给我打了电话,还没等我回过神,劈头盖脸的凶了一顿,我的委屈在一瞬间转化成愤怒,回怼了他:“这件事根本不怨我,是组长的不担责!”


虽然我说的也有道理,但是作为管理者,肯定会觉得颜面扫地。于是乎,这件事在公司引起了一阵风波。


我事感不妙,第二天一大早找直属上司去面谈。


谈话的整个过程中,我在拯救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停切换——我一切都是为了工作(拯救者)我也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我很难过,一晚上都没睡好(我也是受害者)......


我运用受害者的良好道德感,让直属上司站在了“他OK,我不OK”的优越位置,得到了他的同理心。


最后,我们之间达成共识,站到了“你OK,我也OK”的平等地位,巧妙化解了一场职场危机!




其实,每个人都想站在“我OK,你不OK”的角度去指导别人,以此来获得地位的优越感。每个人也都不想站在“你OK,我不OK”的角度接受别人的高高在上,让自己的内心感受到低落。

由此,一场关于权力与地位的争夺战拉开序幕。


在这场拉锯战中,必然会走向两种结局:一种是“我不OK,你也别想OK”的输家剧本;另一种是你OK,我也OK赢家剧本


赢家剧本的核心就是跳出戏剧三角形,以一种中立的、接纳的、认可的、欣赏的态度看待对方,并不断的进行自我觉察。


比如:在家庭关系中,由孩子调皮捣蛋引发的战争,一旦父子或者母子关系被破坏,作为另一方的父亲或母亲就要避免自己卷入戏剧三角关系,跟自己的另一半站在一起,去化解另外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从而让父母的威信得以确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无论在职场中还是家庭中,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智慧让自己从他人邀请的戏剧三角形中跳出来,有机会走进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探究竟。


揭开戏剧三角形的神秘面纱,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的内心里有养着一个戏精,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阅读 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