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三支柱:Having、Doing和Being



作者:黄欧




ICF认为教练是客户的长期伙伴,通过创造性地引发客户深度思考的教练过程,激励客户最大化地提升自我认知与发掘职业潜能。


教练要实现其“功能”需要具备三项要素,我把这三项要素称之为“教练三支柱”,它包括Having(工具、技术)Doing(能力、状态)Being(教练心态)




Having(工具、技术)


Having是指教练需要掌握的教练工具和教练技术,如GROW模型、逻辑层次、3F倾听模型、隐喻、太极会谈法等等。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让教练在工作时有“抓手”,也就是能有招有式地帮助客户深度思考和觉察。


就像园艺师,要塑造一个园林,需要有专门的工具并需要掌握修剪树木、草坪、打造一座小桥等等的技术。


Doing(能力、状态)


Doing是指教练的能力和教练状态,如何使用教练工具和技术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最大化地引发客户深度思考和激励到客户提升自我认知与发掘职业潜能取决于教练的能力和是否有开放、灵活、脚踏实地、自信的教练状态。


教练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对教练工具和技术不断使用的刻意训练,在刻意训练过程中才能逐步将工具和技术内化并灵活使用,就像园艺师通过不断训练使用打造园林的工具以及各种技巧慢慢地可以灵活使用工具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将树木剪出别致的形状、让树木展现出精美的体态,让小桥、流水、树木、花草的搭配更加和谐,在这个过程中审美能力也不断提升。


教练状态是让教练能够全然地、有觉察地与客户在一起,展现给客户的是专注、敏锐、有同理心和好奇心、对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客户的情绪有能力和信心的状态。就像园艺师需要专注、敏锐地观察园林中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是什么状态,有觉察地与园林中这些“成员”呆在一起,去感受每个“成员”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协调。


Being(教练心态)


Being是指教练心态,教练需要有开放、好奇、灵活和以客户为中心的心态。


培养教练心态的过程是向内看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放下自我(放下自我的观点、ego、欲求)、不评判(不评判自己也不评判客户)、不预设和诠释(不预设答案和结果、不诠释客户的想法)。就像园艺师在创作时,需要身心投入,沉浸于创作中,并在遵循园林本身的姿态、形状的基础上创作,园艺师尊重园林中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本真的美,最后呈现的园林才是自然的、灵动的。


教练三支柱——Having(工具、技术)、Doing(能力、状态)和Being(教练心态)缺一不可,共同支撑着教练发挥“功能”,同时三者之间又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


通过大量对Having(工具、技术)的训练,工具和技术会越来越娴熟,从而使Doing(能力、状态)不断增强,Doing(能力、状态)的增强又会反过来促进Having(工具、技术)的熟练程度和灵活性的提升。Doing(能力、状态)的不断增强会逐渐内化,从而让Being(教练心态)到提高,而Being(教练心态)就像是底座,底座越稳,人就越松弛,松弛感产生智慧,外显出来则是Doing(能力、状态)是游刃有余的,以及Having(工具、技术)的使用是非常灵活的,并且教练的松弛不仅影响到自己的教练状态还能创造出一个开放、灵活、轻松的场域,让客户受到感染,能在这样的场域中完全打开自己、生发智慧、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教练就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教练约谈就是两个灵魂共舞。





阅读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