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努力才事半功倍




作者:黄欧



9月参加康复塑性教练班培训,一个月的时间,每周上课五天,到十月中旬课程结束。


今天在学员群里,老师发了毕业视频,当看到自己时,被自己一个月身体的变化吃惊到了:一个月时间就有如此大的变化?!


不禁思考,是什么促成了短短的一个月就有如此大的变化?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总结原因,那一定是“正确的努力”——一是正确,这其中包括老师课程安排方式的正确,自己学习方法的正确,还有自己训练动作的正确二是努力,包括心理上的努力和身体上的努力。




“正确的努力”:正确


  • 老师课程安排的正确

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如果课程安排是不正确的,那么整个学习都是无法支撑最终能达成学习的目标。


老师的课程安排中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学员在毕业时不仅能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在体型上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每天的课程由理论讲解、案例演示和训练组成。而训练占到了很大的比重。


  • 自己学习方法的正确

我的学习方法是当老师在讲解知识和做案例演示时,去理解知识的原理并且不懂就问,当场解决自己的困惑点。


同时,第二天及时整理笔记,在整理笔记的过程中一是复习知识要点、流程,二是进一步理解和延申知识点并将过往学习到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知识形成体系。


  • 自己训练动作的正确。

第一节课时就意识到自己很久之前学习的瑜伽体式,有一些其实是错误的练习方式在练习。


一方面是自己还没有彻底理解底层的原理,另一方面是当时学习瑜伽时,整个行业的水平都还不高,业内都是这么教的,所以就一直这么练习下来。


最后,错误的练习方式的结果就是:把自己的胸曲都练直了,但又肩膀偏宽,还是翼状肩;虽然体重轻了,但上背部看起来却真如“虎背熊腰”。


在这次学习康复塑性的动作时,都是先花时间去理解发力要点,找到身体肌肉发力的感觉后才正常训练,而不是急于做“动作”。


当发力点找得还不是很准或者肌肉的感觉还不到位时,会反复练习找发力点和肌肉的正确感觉,而且会在每次训练时都保持着对身体的觉察,觉察自己的动作是否训练到了应该要训练的肌肉,有没有其他肌肉的代偿并及时调整。



“正确的努力”:努力


  • 心理上的努力

在培训过程中,当觉察到自己有一些卡点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做Self-coaching


比如当我看到别的同学一节课训练下来效果非常明显,而自己很努力却效果一般时,我产生了攀比心,为自己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而失落。


这时,我就coach自己:“产生攀比心的根源是什么?


内心的答案是:“我又成为了像以前上学一样要努力拿第一名的我。”


我意识到我被以前的要强模式挟持了,就又问自己:“现在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内心的答案是:“想成为专注于自己目标的人,而这次培训自己的目标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成为能够为他人做康复塑性教练的人”。


当做完Self-coaching,我的攀比心和失落的情绪都没有了,又回到自己的初心上,专注于学习和训练本身。


还比如,当课程上到一半左右时,我开始有些急躁,我想要课程快点上完拿到最终的结果。所以,我又coach自己:


“我报课程的初衷之一是体会培训的过程,特别是过程中找回身体的感知,但为什么会想要快点结束课程?”


我发现是因为每天的学习和训练很辛苦、很累,我不想经历那么辛苦的过程,想要快点拿到结果。


接着,我又问自己:


“感受到过程的辛苦和累,这不就是在感受这个过程吗,不就是身体的感知传递给大脑的感受吗,这不是实现了报课程的初衷之一吗?”


认知到这一点后,我不再急躁,而是让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体会过程、体会身体的感知上,又能够安在当下继续学习了。


  • 身体上的努力

身体上的努力是最明显的。


每天的训练强度还挺大的,特别是在训练臀部和腰部时,感受到臀和腰都要炸开的感觉,甚至双腿都连带地不受控制地发抖,但仍然会坚持到底。


最刻骨铭心的是第一周——第一天的课程中训练的就是臀部,第二天开始臀部非常非常痛,走路都一瘸一拐,我让家里小朋友帮我按摩缓解,她手一碰到我,我就痛得大叫。


那一周练完哪个部位,哪个部位就痛,到周四五时,睡觉翻个身都痛得翻不了。但我仍然一直坚持,而且每天早上会坚持训练前一天学习的动作。


因为我肩背和髋部的问题最大,所以这些部位我每天必会训练,并且在此基础上再增加新学的动作。就这样,一个月下来,骨盆口收窄了非常多,上背部也变薄很多。



这次的康复塑性课程带给我的启示有很多,最大的就是:正确的努力才会事半功倍。


以前我会只看重努力,认为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好的结果,但其实就算努力的方向正确,带来了好的结果,却不一定是有效率的,只有正确的努力才会即有效果又有效率。




阅读 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