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我教练对话赋能的“清爽照片整理术”
作者:Leanna
在项目教练工作表中有一项“清理混乱事件”的行动要求,借此契机,我想整理一下反复多次提示空间已满消息的手机照片。
一想起整理几千张手机照片这件事,我就觉得它是一件做不好很浪费时间且耗费眼力的大工程。而且,在看着密密麻麻的手机照片墙时,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扑面而来。这种坎坷而烦躁的感受,让自己根本没有办法享受这个过程。
即刻,我给自己按了暂停键,想拆开自己的脑袋看看,它究竟怎么了。
整理照片前,脑中飘过的声音:
每一张照片都需要按分类整理好,可有很多分类整理的方法,各有各的理。但按照哪个维度分类是最适合我的呢?
我尝试着抽离当下的角色,自我教练一下。
看似简单的教练对话,卸下完美心结
抽离我:你整理手机照片的目标是什么?
真实我:通过整理的清爽感,获得人生感受的有序感。
抽离我:能说说你的清爽感么?
真实我:首先,得建立一套经过自己思考后,符合自己日常搜索习惯,且方便找到的分类标准。
说到这里,我的内心忽然生发出一个觉察——我是特别希望自己思路清晰地做事。
也就是说,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我通常会期望自己能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对这件事情进行一个通盘思考再去行动。否则,内心就会担心,在前行途中一定会遇到因自己考虑不周而影响事情效果的事件。那个时候的自己,就会生发烦躁和自责。
为了躲避未来可预见的烦躁和自责,自己就在开始前特别想找到一个所谓理想的模型——所谓适合自己的照片分类整理方法,像一个万能保护伞,让自己整理照片时就一帆风顺了。
但真的有这样的理想模型,可以让自己不受困扰吗?似乎很难。
真实我再度陷入沉思。
抽离我:当你看到了自己求理想模型的模式,有什么想对自己说的?
真实我:面对繁杂纷乱的事件,深入其中体会、探寻、总结其中的规律。然后制定一个统一的规则框架,去把内容分类放置其中,便于后续的寻找和再利用,是一种能力。
但所谓的理想模型,是不断迭代的。没有一套制度永不变迁,每一个当下看似正确的观点也都存在时代的局限。
既然如此,理想模型又为何?就是当下的最适合。
抽离我:很棒的觉察。带着当下的最适合,你在整理手机照片的时候,有什么启发?
真实我:找到适合自己的分类所需,轻松的找一个分类方法,别被所谓的理想模型框柱不动。先确定一个目前阶段自己智力所及最佳的分类,付诸行动;未来发现新需求,再重新思考迭代。说到这里,自己似乎被解绑了,整理分类的思路也快速涌现。
被“教练”后快速生发的清爽照片整理术
1、先思考自己通常拍摄和保存的照片内容类型
孩子、家人、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工作报告、听课的精华页截屏、内心有联结感的网络图片、自己拍摄的创作照片、具有稀缺价值的关键备忘图片(个人及家庭的保险、理财、购置房产、稀缺药品等相关信息)。
2、细分拍摄目的,划分归纳大类
拍摄目的:
- 孩子——记录成长变化;
- 家人——记录岁月变化;
- 家庭聚会——记录岁月变化;
- 朋友聚餐——记录岁月变化;
- 工作报告、听课的精华页截屏——方便后期整理学习;
- 有联结感的网络图片——悦目,心灵的触动;
- 自己拍摄的创作照片——心灵和万物的联结记录;
- 具有稀缺价值的关键备忘图片——备份,方便查找。
当自己按照拍摄目的去写下来的时候,这个照片内容的大类划分一目了然,自然形成:
一、记录岁月变化
1、自我
2、孩子
3、家人(父母、配偶、其他)
4、聚餐(家庭聚会、朋友聚会)
二、待整理促成长
1、会议类
2、成长类:教练、心理、思维
3、爱好类:精油
4、重要专项:育儿
三、心灵联结与创作
1、喜欢的图
2、创作照片
四、重要备份
1、个人(**事项)
2、家庭(孩子、父母、配偶)
以上,就是我用教练的方式,一步一步帮助自己看见自己对理想模型的桎梏后,一步步卸下求完美的负担,轻松开启照片整理的过程。
以目标为终,启动自我教练的思维,同时,将很多想法写下来,分类整理——这是一种对我而言行之有效的清爽思维整理术。
后面,我可能还需要逐步克服自己整理上千张照片时求快的心态,下一次再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