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匹配自己内在模式的方式工作和学习最有成效
作者:黄欧
一个人除了有外在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系统以外,内在也有这些系统,被称作内在感观系统,主要包括:内视觉、内听觉、内感觉(包含触觉、嗅觉、味觉)。
当我们从外界接收到信息时,会通过内在的感观系统进行处理和理解,并且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知方式和学习偏好。
- 内视觉型的人倾向于通过观察图像、图表、演示文稿等来学习和理解信息,他们对视觉刺激非常敏感,可以很好地记忆和回忆有画面感的材料。
- 内听觉型的人喜欢通过听取声音、语言、对话等来学习和理解信息,他们对听觉刺激非常敏感,能够很好地记忆和回忆听到的内容,因此也表现出有很强的逻辑性。
- 内感觉型的人更喜欢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体验、运动等来学习和理解信息。他们对运动、触觉刺激非常敏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因此也表现出对感受很在意。
比如,同样一句话“你不要把袜子扔得到处都是”,基于不同的理解,他们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
- 内视觉型的人可能第一反应是脑子里出现沙发上是袜子、床头也是袜子、洗衣机上也是袜子、房间地板上也是袜子的画面;
- 内听觉型的人可能第一反应是对方说的重点是“到处都是”;
- 内感觉型的人可能第一反应是感觉到对方现在很生气。
了解自己的内在感观系统,有利于理解自己是如何接收和处理信息的以及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反应。同时,也有利于使用匹配自己内在模式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我在内视觉、内听觉和内感觉中,内感觉会偏强一些,因此,当我与人交流时,会对对方的语气、语调非常敏感,并根据自己对对方语气、语调的感知来理解对方的情绪。
同时,我也非常容易产生情绪,因为接收到外界信息时我首先是会产生某种感受,产生的感受会直接引发我的情绪。
其次,与人交流时,听到对方的话语时我还经常脑子里出现对应的画面,也就是对方的话在我的脑子里变成一幅幅画面放映出来。这些画面会触发我的灵感,但画面一过,灵感就消失了,因此我有了灵感时就需要立即表达出来,否则就忘记了。
所以,就造成我会经常打断对方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并不是我不尊重对方,而是我不及时表达就无法再表达,因为灵感已经消失了。
在知道和理解了我与人交流时的反应模式,我就不像以前会自责自己情绪化或自责自己打断别人的话没礼貌,也不会刻意就不表达,而是主动向对方说明自己的模式,获得理解后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到对话当中。
也正因为我接收和处理信息是凭感受和画面,所以激发感受和视觉性的东西容易让我的大脑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思考,因此,适合我的方式就是不断刺激我生成感受和画面的方式。
所以,我在思考时,就会尽可能利用画板、贴纸、五彩的画笔,通过画和写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学习时,我也会选择画面感强,氛围感强的课程,那些光靠听并且讲师的语调没有起伏的课程,我就完全学不进去,非常痛苦。在工作时,我也会尽可能选择可视化的方式,我的思维才会打开,工作效率会很高。
当然,现在我也在训练我的内听觉,即逻辑性。正如我不断写文章和做教练就是很好的训练内听觉的方式。
理清自己的内感观系统类型,选择匹配自己内在感观系统模式的方式进行学习和工作,才会既舒适又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