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家庭模式是各司其职



作者:黄欧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很方面我都非常宽容。比如:


  • 报了舞蹈课和英语课,上了几次不想上了,我会毫不犹豫同意他不再去;
  • 作业写不写也没有任何要求;
  • 玩了玩具收不收拾、爱不爱惜玩具都没所谓。

但在孩子独立自主方面我一直是严厉的风格,而且孩子也比较独立——三岁就自己穿衣、刷牙,外出不再让大人抱,四岁就自己独立洗澡。


当然,我也不允许他过多撒娇、哭闹,早上起床更不能有起床气。只要孩子起床不自己穿衣服非得让我帮忙穿,或者本来可以自己刷牙非要我帮他刷,又或者起床后一直哭哭啼啼撒娇,我就非常烦躁。


虽然,我在训练自己处理情绪很长时间也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在这个方面怎么也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带着这样一个困扰与教练进行了一场约谈。



在教练约谈中,我逐渐找到了根源——是因为小时候看到家里的状态,就不允许自己做个孩子,要做大人。


我不仅将自己的事情完全处理好不让父母操心,还要分担父母的负担,承担父母的责任。所以,从小就像个小大人,帮父母干很多活,非常努力地学习,虽然自己是个孩子但没有做过“孩子”。


因此,在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能表现得像个孩子,要懂事,要独立。


这样一种潜意识“自然”地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就应该像我自己小时候一样懂事、不撒娇、听话……所以,当孩子正常的表现出一个孩子本来的状态——撒娇、不顺心时哭闹、有起床气等等,我就认为是“不正常”、“不应该”。


教练还问到我:“你父母看着这样像个小大人一样懂事、为父母分担责任的孩子,他们会是怎样的想法?


那一刻,我脑子里反复回响着妈妈经常说的话——“妈妈没本事,没给你创造什么”,我才恍然大悟。


原本我是通过做个小大人分担父母的负担,我不撒娇、独立、帮他们干活减轻了他们身体上的负担,但同时却增加了他们心理上的负担——使他们没有覆行到做父母的责任,让他们内疚和自责,而且,是一辈子都在内疚和自责。


我给他们造成了一份多大的痛苦啊!


当天,我特地给妈妈打了个电话,问她是不是我小时候像个小大人,其实让她很自责,她说是的,还说自己没有做到父母该做的很愧疚。


我又想:如果我小孩像个小大人而让我一辈子内疚和自责,我会是怎样的感受?那一时刻,内心就像刀割一样疼。为我小时候的自以为是,给父母造成的伤害而无比难过。


所以,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做孩子,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做那个阶段该做的事。


有的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总会用“叛逆”来定义他们,其实,那只不过是孩子成长中正常经历的过程。


所谓的叛逆其实是孩子在那个阶段正常的行为,不过是与父母或社会期望的行为不同而已。



回到一个家庭,最好的家庭模式是各司其职——孩子做孩子,妈妈做妈妈和妻子,爸爸做爸爸和丈夫,不越界、不代劳、不牺牲


中国式家庭讲求牺牲精神:


  • 为了孩子牺牲自己所有时间、事业、生活水平;
  • 为了给孩子买学位房,降低生活水平、通勤时间增加一倍;
  • 为了孩子读书,放弃事业陪读;
  • ......等等。

如果没有先满足自己的需求,内在是匮乏的状态,越是牺牲就越会找补,所以“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还不好好学习”就成为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话。


同理,如果一个妻子经常代劳丈夫应该对家庭做的事,比如陪孩子、辅导孩子、家务、家庭的规划……丈夫就会失去覆行责任的机会和成长的机会,也没有培养出做丈夫和爸爸的能力。而妻子又承担了超出妻子和妈妈的职责,越界了,这样的家庭结构就是失衡的。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夫妻关系紧张的问题、亲子关系紧张的问题等等很多家庭中的问题都是家庭结构失衡造成的。


一个家庭不是某个个体的家庭,是一个有机组合,在这个有机组合里的各成员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其次各司其职,再相互配合,这个有机组合才会有生命力和活力,同时有弹性和任性,可以很好的生长,抵御外界的风险。



阅读 2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