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敢放手的父母



作者:黄欧



前天听到伙伴讲的一个故事——


我们那个国际学校有一对父母,是德国的外交官。他家小孩读十年级的时候,跟他们说不想读书了,想去开挖掘机,并且调查了开挖掘机的前景,还解释了自己为什么热爱开挖掘机,以后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这对父母没有反对,让他再思考一年,如果还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去。结果,到了11年级,这个小孩就被送去荷兰学习开挖掘机了。


今天又看到一个公众号上讲的10个教育故事,其中包括:


一位校长妈妈面临女儿不想上学的情况,是强制要求她去上吗?还是让孩子出国?校长跟女儿的选择是——在家上学。身处北京教育高地海淀区的一个家庭,主动选择离开正常的教育轨道,开房车上学三年。


看到这些故事,产生巨大的敬佩感。敬佩这些孩子的父母得克服多少自己内心的想要、偏离社会正轨的恐惧才能做到对孩子如此的放手!


当我女儿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学钢琴了。”


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天啊!之前学钢琴花了那么多钱不是白费了吗!第二反应是:这孩子怎么能学一样丢一样(之前已经放弃了几个兴趣班)。第三反应是:不行,我得让她知道坚持的重要性。


只短短地几秒种,脑子里就出来这一连串的反应。虽然最终没有以指责或强制的言语回应她,但我仍然是在想办法让她继续学。


等最终反应过来才发现:想让女儿坚持其实是我觉得人要有一个爱好,要坚持不放弃,但这些都是我自己想要的部分,却转嫁给了孩子


反过来想,我从孩子变成为人父母,本知道父母规划不了我的人生,而到了自己做父母时却想要规划孩子的人生,岂不是可笑吗?


但,事实却是这可笑的行为持续重复着。



不得不感慨做一个敢放手的父母万般艰难。


但艰难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除了父母自己的想要和恐惧以外,当然还有对孩子的爱。这份爱是出于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比如,孩子考上名校之后的再选择去开挖掘机容易,而开了挖掘机之后发现原来不是人生追求再去考名校就不那么容易了。


我想这也是父母作为过来人深知的道理:从高维降低维容易,从低维升高维难。所以,宁愿鸡孩子先让孩子到达高维,因为这样才有更多的选择。


无论是放手交给孩子还是为孩子安排,底层其实是一样的:为孩子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只是每个人对“更好的人生”的理解和追求都不一样,父母无法决定孩子更好的人生是什么样,自己定义的更好的人生也可能不适用于孩子。


因此,“更好的人生”没有标准也没有正确答案。


作为父母难免有些失望——那要依据什么来教育孩子呢?但不正是因为“更好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正确答案,所以人生才有了无限自由吗?


做想做的自己,过想过的人生,没有对错,没有好坏。不给“更好的人生”下定义就是最好的依据吧!


回头看几个故事里的父母,能够在孩子非常关键的人生节点上放手,正是没有给自己和孩子“更好的人生”下定义,才能如此敢对孩子放手。




阅读 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