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发挥隐喻的魔力,一边不忘模型的智慧



作者:刘咏



“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


我随意翻开莱考夫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映入眼帘的就是开篇这一句,心想:难怪!在教练时与客户一起走进隐喻,客户很大可能会看清他所处的环境,然后产生觉察......


沉浸在这个思考的同时,网络会议室里的传来了客户的问候,我有点慌乱的收拾下桌面,点开麦克风。


客户:看你没有回话,以为你现在有事。你先忙,略晚一会没事的。


教练(我):没事。很高兴遇到善解人意的你。


客户:谢谢。


教练(我):向女士,这是咱们第二次的教练,今天我们要教练什么话题呢?


客户语气一下子低落起来:延续上次的话题。我这不是要晋升去国外了吗,和同事交接时,交接的同事的态度,让我很不舒服,有一种被赶下“王位”,他还看不起我,他迫不及待的要坐来上。我心里不舒服,我要找到交接前的这些天里,我要怎么做才好?


“王座”,这是隐喻呀!


我立刻感受到自己都有点兴奋了。


教练(我):你提到的这个“王座”是什么样子的?


客户:它在一个小城堡里,那种幽暗氛围的城堡,就行我现在的工作环境......


“小城堡”,这是隐喻呀!


教练(我):<我走神来,沉默>


客户:实际把这个城堡描述完,我反而有了一点兴奋。


教练(我):怎么呢?


客户:想起咱们上次教练谈到的,因为我要离开这座幽暗的城堡,而迈向外面阳光明媚的绿色田野了......


“绿色田野”,这是隐喻呀!


教练(我):这种兴奋中,我怎么感觉还有些忧愁呢?


客户:因为这次的晋升,我是不是只是到了一个大城堡而已,工作环境会不会和现在一样,甚至更卷呢......


教练(我):争夺一个个王座的排序,是吗?


客户:是的,那只不过是比现在这个城堡更大城堡而已,幽暗......


“大城堡”,这是隐喻呀!



教练(我):结合咱们上次教练的成果,你还有印象吗?


客户:不只有印象,这些天我还在尝试做,就像我喜欢的那朵花的花语一样<热情的语气>


教练(我):能具体讲讲你看待两座城堡、里面的王座和绿色田野吗?


客户:有了一种力量的感觉,我以前是从小城堡直接一步就进入大城堡了,现在我是穿过田野才不的,这是不一样的......


教练(我):好像在幽暗中多了一抹色彩。


客户:是的,我到了那个大城堡中,不一定就非得去争什么王座呀。当然,该努力还是要努力,但这种努力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对我的夸赞,我也想不用他人夸赞来证明我的价值......


教练(我):那你在那座大城堡做什么呢?


客户:我要把工作做好......没事在阳台上晒晒太阳......抽空到田野里去逛逛,干嘛天天在城堡里。


教练(我):那你现在怎么看那座大城堡?


客户思考片刻后,道大城堡不是那么幽暗,它给我更大的空间,但要我去发掘才行。回头看小城堡,也不是那么幽暗了,它给了我很多,要不我也去不了大城堡。


教练(我):哪你怎么看:你后续这几天里要怎么做什么,这个问题呢客户肯定的语气说:嗯,我可以......


......


听着客户的陈述,回想起那句: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


好像是这么回事哈!


教练(我):向女士,你看今天咱们教练对话进展如何了?


客户:挺好的,我感觉到了力量,也知道大致如何去面对了,如何去做了。


教练(我):那今天的教练对谈结束在这里,可以吗?


客户:好的。

结束教练对谈后的闲聊


我:今天咱们说了很多形象化的东西呀~


向女士:是呀,很神奇。但,<停顿>......


我:怎么?


向女士:我找到方向,但有一个点现在还有些难受。


我:什么?


向女士:就是交接同事给我的感觉,没有释怀,如果教练时,咱们也聊聊这个,就更好了!


我:<沉默,思考中>


向女士:也没关系了呀,回来我自己在自己想想......


......


我的反思


1、隐喻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教练工具,让客户抛开现实的困扰,在诗和远方的世界里,打开内在的世界。


2、客户畅游在诗和远方的世界本就有着一股能量,这股能量充斥于教练空间里,教练也容易被这股能力裹挟,沉浸在诗和远方,而忽略当下的苟且。


3、结合以上两点,隐喻如果可以给予客户“震荡”,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那需要一个东西来收敛这些可能性,这东西会是什么?自问自答:可以是所有的教练模型


4、给予第三点,回看本案例,如果我当时意识到最基本的GROW模型,关注“R”,客户当下的情绪就很可能被看到。


5、联想到最近学习的一门“如何做课”的知识点,拆解“模型”两个字——“模”是逻辑关系,可以类比我们常说的各种教练模型;而“型”是超级符号,它即可以是教练模型的表现形式,如需求层次的那个三角形,也可以隐喻。


6、如果我的生存赖以隐喻,那“模型+隐喻”,将是一种通用方法论。这一点有待后续验证和修正。




阅读 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