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人生》里的生存之道



作者:黄欧



昨天我也凑了个热闹,看了近期高分电影《逆行人生》,虽然电影的艺术化高度浓缩了可能在现实中很难同时发生在一个人和一群人身上的苦难,但也反应出现实生活的一些侧面。


电影的名字取得很好逆行人生,主人翁高志垒从高学历高收入的职场精英程序员逆行为外卖员,最后又有可能调到到外卖平台总部写代码逆行回职场精英。


而我看到的更多是逆行的过程,而非结果


20240830112045_74321.png

*电影《逆行人生》剧照


高志垒是普通职场打工人的典型代表,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背负着一家人对房子的执念而还着高额房贷、卷着下一代的教育、有着996工作副产品的身体。


他与绝大多数人的思维和选择一样并没有把送外卖作为职业过渡的第一选择,如果不是被生活逼到墙角可能仍然不会去送外卖。


人生如戏,谁又能知道自己不会是被生活逼到墙角的那个人?


从在高档写字楼吹着空调、喝着咖啡靠脑力吃饭的职场精英变成靠体力吃饭的外卖员,第一个最大的挑战是身份认同


就像朱站长培训高志垒时说的:“虽然你脱下了孔乙己的长衫,但你还没把自己当成骆驼祥子,他只是换了一身皮而已。


高志垒第一个月因11条差评扣了一千多块,他愤愤不平,因为他并没有真正认同自己“卖员”的新身份——路不好找而超时他很气愤,顾客让他把垃圾带楼下扔掉他很气愤,平台的规则也让他很气愤。


当然,这些现实现象确实不合理,不得不气愤,但气愤却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高志垒真正不再为这些现象而气愤是他完全认同自己的新身份之后,他积极适应“潜规则”——与人搞好关系,开发缩短跑单时长的小程序“路路通”,主动为顾客倒垃圾,还包括微笑服务。


身份的认同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却是一个必须的过程,不管你愿不愿意。《天道》里丁元英说过:“人的上限和下限之间是人的生存空间,能人所不能是上限,忍人所不能忍是下限,只有拓宽上限或下限才能扩大生存空间。


高志垒的身份认同过程是拓宽下限,下限的拓宽让他在外卖员行列中生存下来。


20240830111958_78075.png

*电影《逆行人生》剧照


同时,高志垒积极向其他明星外卖员学习,而又不完全照猫画符。


他向老黑学习如何提高路上的效率,但却没有像老黑一样手画地图,而是结合自己的优势开发出路路通小程序,并且无私地将自己开发的小程序分享给站点的所有外卖员。他没有把他们当作竞争对手,而是伙伴。


他以此拓宽了自己的上限,上限的拓宽助力他最后成为单王,并获得更多机会——开发小程序的能力被总部看到并可能调到总部上班。


人终究是人,不是神,在面临人生苦难时,有各种情绪、抱怨,甚至想放弃生命都是正常的,就像高志垒在表彰大会上说:我只想明天过得比今天好,这有错吗?


虽然面对苦难会消极,但人更多时候还是会选择努力生活,就像影片里的每一个人。但最底层支撑人努力生活,翻越苦难大山的是爱和希望,就像高志垒的妻子肖妮的觉悟:


“以前这个房子是咱们的底线,现在我想明白了,这个家才是咱们的底线”。


家人的爱、为使家人过得更好的责任、一家人抱团取暖努力让明天比今天更好的希望是人最后的港湾,这就是家的意义,也是人为什么要结婚生子的意义之一。


影片中还有很多生存哲学,值得多看几遍和细细体会。




阅读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