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练约谈中,15分钟问了17个问题,我错了吗?


Coach8导读在教练约谈中,“以客户为中心”才能将“听到”变成“倾听”,让对话不仅仅流于形式。教练慢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也同样重要。


作者:木乔



回忆起我学习认证教练后的第一场MC(Mentor Coach,辅导教练),我实在是有话想说——短短的15分钟,我向教练客户提了17个问题,这让辅导老师也十分惊讶!效果当然是不好的!是紧张吗?是太想做出一场完美的对话吗? 我到底错在哪儿了?


那是一位外部的教练客户,她的议题是:她希望在她的工作中能够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技巧,从而更好的得知她客户的需求,提高业绩。


而我在那场Mentor  coach辅导教练中,则是希望辅导老师能关注我的“教练状态”,特别是不要跟随客户进入剧本,并且提中正、开放的问题。


>>> 倾听和听到


第一场督导练习,还有同学旁听,加之来的是一位完全陌生的外部客户,说不紧张是骗人的!为了不处处卡顿,满口病句,我特别注意使用最流畅的语言,最轻快的语速和最清晰的表达像客户提问,确保出口成章,停连有度。


结果,我连给自己思考的时间都没有留下,紧紧跟着客户每次出现的新的“内容”,新的“关键词”开始下一个新的问题。


我和客户好像你追我赶在赛马,说好的散步模式呢?说好的陪伴倾听呢?


回看对话记录,那些问题好像水面上的浮萍,一个连着一个。虽然有几个好问题,但没有一个下沉到水下,更别说见根见泥了。


反思后我觉察到,听到了关键词,不等于倾听,充其量是听见


倾听是要听客户对关键词的解读,各方面的解读: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如果他是抽象的,那么怎么把他具象化?客户怎么看待这个词,感受如何,这个词在未来又怎样影响着客户?也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 对评判提问


17个问题里面还有一些无效问题。我总怕自己有评判,总是重复客户的陈述,向她求证,是不是这个或那个意思。


那么,怎么才能不问出评判的问题呢?

我查看了直播课的笔记,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转换方法,即:对你的评判提问。


- 直播课的例子 -


➡️评判:我觉得客户在抱怨。


抱怨是一种感受,那我们对感受提问:你的感受如何?


➡️评判:我发现客户很无奈。


无奈是因为办法了,那我们对办法提问: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评判:我发现客户被卡住了。


卡住了是受到了阻碍,那我们对阻碍提问:是什么阻碍了你?


➡️评判:客户对自己没自信。


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不清晰,那我们对能力提问:你觉得做成这件事需要什么样的能力?


>>> 总 结


作为在起步阶段的学习者,我坦然面对自己的紧张情绪和不娴熟的提问技巧。也要放下要完美的心态。


这一场MC让我体会到“以客户为中心”才能将“听到”变成“倾听”,让对话不仅仅流于形式。教练慢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也同样是重要的。


同时,当心中有发觉、有评判时,通过对评判提问,用自己的察觉为客户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去看待他的问题。



阅读 9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