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ICF教练技术运用于生活日常的一次尝试
【Coach8导读】将ICF教练技术中的“倾听+提问”运用于生活日常的聊天里,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作者:李岚
表妹找我聊了差不多有3个多小时,虽说不是纯粹的教练对谈,聊到最后我还是适时地给了她建议,但过程中我尝试着用了coaching中的“倾听+提问”,努力激发她自己去转动思考之轮。
一开始,表妹是带着期待“拯救者”的心态来的,作为一个焦虑的妈妈,肯定希望得到一个从天而降的“灵丹妙药”,一副药下去,百病消除。而我则默默地和自己说:不要去拯救她,要让她自己去动脑!
于是,我尝试着运用“GROW”模型去切入,首先请她仔细描述了所有的“现状事实”:
1、她读三年级的儿子近半年多来,由于较严重的哮喘导致缺席了二年级的很多课程;
2、进入三年级后,学习上明显有跟不上的表现,尤其是语文的字词错误很多,英语的词汇同样“背”不出来;
3、由于第2点的原因,导致被老师批评甚至留堂,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更是表现出对他的不满;
4、小朋友逐渐明显表现出逃避上学、特别是惧怕班主任老师,进而在躯体上表现出症状:恶心干呕,腹部间歇性疼痛。
我观察到在充分地让表妹详细叙述完所有的“现状事实”,她渐渐地平复了情绪,不再继续纠结在要不要去求证娃是否在“装病”,语气语调明显放慢了,开始进入一种能思考的状态。
接下来,和她一起梳理明确出她想要去到的“理想目标”:希望小朋友身心能够尽快恢复,能够正常去上学。
然后,重点就放在探讨实现这个小目标可能会遇到的阻碍上。这时候表妹逐渐发现可能有不少的阻力:
-
有来自小朋友本身的性格特点,有来自这位班主任个人具体的处事风格;
-
有历来家庭教育已经形成的模式;
-
有表妹她自己的思维定式和限制性信念;
-
也有她和她母亲之间的矛盾;
-
……
无论阻力有怎样千奇百怪的出处和样貌,把它们揪出来,看到它们,是为了我们更有效地为了那个“理想目标”去落实到行动上。
表妹逐渐意识到小朋友是无辜的,这个时候和他“讲道理”是最无效的,而需要的是全然地接受他,同理他,给他持续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破局”:由于跟不上学习进度,被老师批评甚至嫌弃,导致惧怕上学,不想学习,用躯体的症状来达到暂时逃避,进而学习上拉下更多......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圈!
到了探讨出行动方案这块,我就没有纯粹地用教练式提问了,还是给到她一些建议,倾向于让小朋友能够脱离开现在的学习环境:
-
第一,也许要脱离这个班主任,来阻断小朋友不良循环的启动环节;
-
第二,可能不适合在本年级平行换班,老师和孩子都不大能调整到一个良性的状态;
-
第三,可以试试给他请语文、英语两个家教,多鼓励他,实实在在帮他提高改善成绩,逐渐恢复自信心,继而在学校环节得到正向的认可和鼓励。
虽然这次不是纯粹的“教练约谈”,目前就我的功力来讲,大概率那个推进就会很缓慢,会比较缠绕,不过仍不失为还是一次有意识有意义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