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ChatGPT后我突然发现今后生活和工作都离不开这个“贴身朋友”》
订阅分享小宇宙APP,倾听Coach8节目
铁林与Qianyu、华峰讨论了各种AI工具的使用体验,尤其是CHATGPT的优劣势。千羽作为音乐学和艺术学双博士,分享了CHATGPT在学术研究中的超高效率。华丰则强调了CHATGPT在深度对话中的独特作用,并指出大模型的灵活性。悬念在于国内外AI工具的差异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时间线】
00:02:03:GPT-3.5:超越ChatGPT的下一代大模型的技术升级!
00:05:27:上百题到三千题,预约号预约号,火到不行的预约号,预约号的魅力!
00:10:55:GPT与国内AI平台:中文理解能力和教练思维的差异
00:16:23:GPT与国产大模型:差异、优点和应用场景的比较分析
00:21:50:记忆的限制与话题的发散:一个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挑战
00:27:16:GPT:聊天似的互动训练,打造符合需求的AI助手
00:32:48:GPT聊天机器人:探索多轮对话的奇妙之旅
00:38:16:AI在学术界的潜力:从写作到研究的全方位帮助
00:43:43:AI助力表达与沟通:打造个性化演讲的独特魅力
00:49:10:AI:旅行助手还是控制者?批判性思维的挑战
00:54:41:批判性思维:AI模型的局限与人类的独立思考能力
01:00:09:AI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轻度用户的优势与挑战
【摘要】
GPT在生活中应用的深度探讨
本期节目邀请了新的小伙伴千鱼,她是一位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的音乐学艺术学女博士。节目主要讨论了GPT在生活中如何应用,以及为什么还有人在坚持使用GPT。虽然国内有很多AI模型,但GPT在深度对话和获取更多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此外,千鱼还分享了自己在使用GPT过程中的经历,包括账号被封和重新注册的过程。
中文大模型测评与GPT对比分析
讨论了国内2024年中文大模型的评估情况,发现CHAT GPT在中文方面仍然独占鳌头,与其他主流大模型相比,存在至少8%到10%的差距。同时,讲者分享了自己使用GPT的经历,认为GPT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找资料和总结论文方面。此外,还提到了学术版GPT的便利性,可以帮助研究者快速找到全球范围内的学术文章和会议记录。
AI工具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体验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GPT和国内AI平台的使用体验。讲者表示,GPT在处理多种语言方面表现更好,用户量也更多,因此理解能力和搜索能力更强。而国内平台则更注重中文思维,对中文的理解更好。此外,讲者还提到了GPT和国内平台的差异,如简洁度、上下文记忆等方面。最后,讲者询问华峰关于不同人使用GPT得出不同结果的说法,华峰表示这是可能的,因为GPT会记住用户的上下文和喜好。
AI模型应用与训练的深度探讨
讨论了AI大模型在文档搜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应用。首先,对于文档搜索,GPT可能无法找到某些特定文档,这让人感到诧异。其次,国内的大模型在语言表达方面可能更简洁,但也能提供丰富的信息。此外,大模型在行业应用方面有很多方向,如医疗、汽车、教育、金融等。在对话过程中,人们会不断训练AI大模型,通过创造新的对话来提高其性能。最后,有人提出了一种自动化写作的方法,通过将大量文章和新闻时事输入到AI模型中,以提高其写作效率。
CHAT GPT的使用体验与理解
主要讲述了讲者对CHAT GPT的使用习惯和理解。讲者认为,将不同的话题开在不同的窗口中,可以方便地回顾和继续讨论。同时,CHAT GPT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可以将之前的问题和答案记录下来。讲者还提到了付费版和免费版的区别,付费版可能会有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此外,讲者还谈到了AI大模型的训练过程,认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调整,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AI与人类互动的深度体验
与会者讨论了AI模型GPT的使用体验,认为GPT更像是一个朋友,可以进行聊天式的互动。与会者表示,在与GPT的相处过程中,他们会更多地关注与AI模型的交流过程,而不是仅仅追求结果。此外,与会者还提到了国内其他AI模型的服务,认为它们更像是海底捞的服务,总是竭尽所能地猜测用户的需求,而GPT则更像是一个朋友,更多地关注交流的过程。
人与GPT的对话体验与反思
与会者讨论了与GPT聊天的方式,包括使用语音和文字。他们发现,使用文字聊天时,可以更好地思考和回应,而语音聊天则因为反应慢和网络问题而较少使用。此外,与会者还探讨了多轮对话的重要性,认为GPT在这方面表现优于国内产品。同时,他们提到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认为GPT可能更安全,因为用户可以控制数据分享。最后,他们分享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个功能,即关闭数据分享后,GPT不会使用用户的观点。
AI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挑战
与会者讨论了AI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帮助润色文字、提高效率等。他们认为,未来的AI将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动,而是更多地提高效率,减少沟通成本。同时,AI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关注,如帮助搜索文献、整理思路等。然而,与会者也表示,AI在某些方面无法取代人类,如真正的创作和批判性思维。此外,他们还提到了AI在学术研究中的影响,如可能取代文献综述、方法论设计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工作。
AI在教学与创作中的应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如何利用AI技术进行表达和沟通。首先,通过与AI交流,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AI能够理解的形式。然后,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让AI生成的内容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和风格。此外,还提到了AI技术在内容生成方面的应用,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例如,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内容将是由AI生成的,这可能会影响到人类对数据的处理和理解。
AI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反思
主要讲述了如何与AI打交道,首先需要认识到自己的独特之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学习与AI打交道的能力,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使用AI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建立信任,将个人信息和私密信息交给AI。同时,要学会批判性思维,对AI的答案进行质疑和辩论。在使用AI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多,但也要反思如何控制使用量,让AI帮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而不是让自己变得更累。
工具使用与自我控制的思考
讨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认为随着工具效率的提高,人们的工作量反而会增加,因此需要有自制力,找到自己的节奏,避免成为工具的奴隶。同时,提到了AI大模型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给出似是而非的答案,需要批判性地吸收。此外,讨论了AI在写作方面的应用,认为AI生成的文章可能缺乏个人特色,而人们更喜欢有自己观点的文章。最后,提到了物理规律,认为在一定条件下,AI可能会固执己见,但目前尚未看到。
AI角色设定与价值创造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AI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写文案、回邮件等。讲者认为AI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如写论文、回邮件等。同时,讲者也提到了在使用AI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科学上网、数据训练等。此外,讲者还分享了自己在使用AI时的体验,如用AI写邮件、回邮件等。最后,讲者提出了一个期待,即希望AI能出一个功能,帮助人们自动回复信息。
AI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这段内容讲述了讲者与一位法国老板多年未联系,后来通过邮件交流,GPT帮助讲者回忆往事,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讲者认为AI在多国交流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打破语言和文化障碍。现在,讲者每天都会花半个小时与AI互动,习惯并依赖它。最后,讲者预祝华峰在澳洲玩得开心,并期待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