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教练的秘诀其实藏在这些细节里
【ICF认证教练导读】为什么越优秀的教练越少说话?用创业者的觉醒案例,说透教练如何用3个“不做”激活客户的内在力量。
教练行业近几年大热,很多人问我:教练到底是什么?我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
每次听到这些问题,我都会笑着反问:“那你觉得教练是干什么的?”
大部分人会说:“教练是给别人提供建议的吧?”或者“教练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
听起来没毛病,但其实教练绝不是给建议的专家,也不是问题解决的救世主。
教练,是真正懂得如何让人“内在觉醒”的引导者。
优秀的教练,不是去告诉客户“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提问、倾听和共创,帮助客户发现自己内心的答案。
今天,我不想用一堆“理论框架”告诉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而是用真实的案例、工具和状态,带你感受教练的“内功心法”。
秘诀一:别急着说话,先学会“真听”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客户小李(化名),他是一个创业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刚开始的对话很“正常”。
李:“我最近特别焦虑,公司资金周转不太顺,团队士气也很低。”
我:“嗯,听起来你对公司的现状很担忧。”
你看,前面这段对话没什么特别的吧?但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后面。
我:“那在这些焦虑中,有什么是你最放不下的?”
小李沉默了很久,最后说:“其实是团队对我的信任……我怕如果公司垮了,他们会觉得是我让他们失望了。”
这一刻,我没有急着回应,而是给了他足够的“空间”去表达。
他继续说:“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很能扛事,但最近发现,越扛越累,越扛越害怕。”
在这段对话中,我用的并不是花哨的技巧,而是教练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倾听。
倾听不是听字面意思,而是听情绪,听背后的需求。
很多时候,客户需要的不是你的建议,而是一个可以让他们“放下盔甲”的空间。真听,就是一种无声的支持。
秘诀二:用提问打开思路,而不是给答案
这话听起来没错,但对他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所以,我换了一个方式提问:
“如果你的团队知道你的这些担忧,他们会怎么回应你?”
小李愣了一下,说:“可能他们会说我想太多了吧……其实很多人跟我讲过,他们相信我。”
然后,我继续问:“那如果他们真的相信你,你又该如何支持他们?”
这时候,他停下来想了很久,说:“我好像一直在想怎么解决问题,但没有好好跟团队沟通我的想法……我可以试着开个会,把我的顾虑和计划都说出来。”
这一刻,他的状态明显变得轻松了。
这就是提问的力量——优秀的教练不是给客户建议,而是通过提问唤醒客户的觉察和行动力。
这里我用的提问工具是 “假设性提问”,比如:
- “如果你不再担心失败,你会怎么做?”
- “如果有一个人完全支持你,他会给你什么建议?”
- “你希望这个问题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这些问题的核心不是给答案,而是帮助客户突破当前的思维限制,找到新的可能性。

秘诀三:教练状态比技巧更重要
很多新手教练问我:“是不是要学会很多工具、模型,才能成为好教练?”
我的回答是:工具很重要,但比工具更重要的是教练状态。
什么是教练状态?
简单说,就是“全然地在场”。
在每一场教练对话中,教练需要做到:
- 放下自己的“评判”: 不去评估客户的选择对错,也不急于解决问题。
- 保持好奇心: 去探索客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替他们“定义问题”。
- 信任客户的力量: 相信客户有能力找到答案,而不是依赖教练的指导。
我记得刚做教练时,有一次因为客户的问题特别模糊,我开始感到焦躁,忍不住想要“引导”他。
当时客户突然问我:“你是不是觉得我很无聊?”
我愣住了,意识到自己在评判他的表达——那一刻,我的“教练状态”彻底崩了。
从那以后,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状态:每次对话前,先深呼吸,提醒自己“我是客户的支持者,而不是他们的答案提供者。”
教练的状态,就是客户的安全感。你越在场,客户越敢于打开自己。
写在最后:成为优秀教练的三个关键
成为优秀教练的三个关键:
1、学会倾听: 听客户说什么,更要听他们没说的东西。
2、用提问激发觉察: 不要试图给答案,而是帮助客户找到自己的答案。
3、保持教练状态: 放下评判,相信客户,专注于对话的当下。
教练不是一个“做”的职业,而是一种“在”的艺术。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模型,而在于你是否真正懂得如何与人同在,如何用心陪伴。
最后,送给你一句我特别喜欢的话:
“教练不是改变他人,而是点亮他们内在的光。”
如果你正在成为教练的路上,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
如果你已经是一名教练,记得每天问自己:
“今天,我有没有真正做到陪伴我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