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在听故事,其实错过教练对话关键?教练会谈中初始问题的破界力量
作者:潘文宇(π大叔)
【ICF认证教练导读】做教练时,是不是总觉得开场提问不对,后面就一路艰难?文宇教练分享实用技巧,教你从客户故事里跳出来,直击核心诉求,让对话顺畅又深入。
01、初始问题的杠杆效应
我读书时曾有一个模式:若考试时前几题顺利,整场考试便势如破竹;反之则举步维艰。
这种规律在教练对话中又出现了——如果前几个问题不理想,这场教练就会磕磕绊绊,好的起点如同按下心流状态的启动键,让思维突破惯性轨道。
那我的前几个问题,尤其是第一个问题到底该如何问?
02、督导老师们的智慧指明方向
晓晴老师在一场MC上做了一个隐喻:客户背了一个很重的包,但自己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一直苦思冥想不得法,教练不能陷在和客户一起探索包里有啥,而是要关注这个包怎么影响客户了。
Betty老师和同学复盘的时候,经常会复述客户的第一大段话,然后让同学剖析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事实的诠释、哪些是客户的感受,然后要教练根据不同的教练目的有针对性提问不同的问题。

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实现从故事到人的思维跃迁
要把客户讲的故事和客户这个人本身区分开来。第一个跟进问题要从故事中抽离出来,回到客户本身,直击核心诉求。
重温下如下经典案例,我们一起找找关注人的真实感觉。
案例1
客户:我的老板私下里告诉我他要离开公司了。虽然我知道不应该,但我还是很想告诉同事们。
围绕客户本身的提问:围绕客户本身的提问:是什么让你很难对此事保持沉默呢?
案例2
客户:我想清理办公室里的杂物。
围绕客户本身的提问:是什么让你觉得杂物是个问题?是什么让你觉得现在清理比较重要?
案例3
客户:我需要决定留在这个部门,还是申请去公司其他部门。
围绕客户本身的提问:是什么让这个选择比较困难?什么可以帮助你做出决定?
案例4
客户:现在的年轻员工都喜欢躺平。
围绕客户本身的提问:躺平让你想到了什么?
03、关键洞察
客户的故事如同冰山一角,分享的往往是一个例子或者一个概念,其背后的东西要深刻得多。
有力度的首问应当成为破冰锤——既要击碎表象的冰层,又要避免沉入海底的细节漩涡。
当教练将问题锚定在"人"而非"事"的维度,对话便自然流向更本质的生命议题。
这种从"解决表面问题"到"激活主体能量"的转换,正是教练艺术最精妙的破界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