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儿子向我坦白,他有了心动女生,我是这样做的......
一个工作日的晚上,我正忙碌,手机铃声骤然响起。电话那头,儿子慢悠悠地又说起前一周玩剧本杀,话多得停不下来。很快我就听明白,他在游戏里遇到个让自己心动的女生。这消息太突然,要知道一个月前我俩出游时,他还坚定地说上大学才谈恋爱,这反转让我一时愣住。
惊讶过后,我明白孩子青春萌动很正常。可他正读高中,这感情会不会影响学习,甚至高考?一连串担忧涌上心头。毫无准备的我,那晚静静听儿子说了一个多小时。
或许正是这一个多小时的耐心倾听,让孩子在接下来几天连续找我,都在讲那个女生和自己的烦恼。孩子是完全没心思学习了。他讲得颠三倒四,常常忘了重点。但从他这语无伦次的话里,我感受到一个情窦初开、真情流露的大男孩。孩子能主动和异地的我分享这些,让我有幸触摸到他青春悸动中细腻的情感,也让我对育儿有了新的思考。
一、倾听不评判,打开孩子心扉
我和儿子之间信任的加深,源于今年春节我们的单独旅行。4 天的大阪自由行,我们不仅一起体验了异国他乡的独立生活,在这个过程中,紧密的相处与沟通也让我们的情感更加深厚,彼此间的信任也进一步提升。
有了这样的情感基础,当孩子近期对一个女孩心动,在跟 AI 交流却没得到理想回应后,便选择跟我倾诉。第一次与我聊这件事,他没有失望,第二次就彻底打开了话匣子,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若不是时间太晚必须睡觉,这场谈话恐怕还不会结束。在这两次沟通中,我更像是他信赖的知心姐姐。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不经意间做到了这些:
1、当孩子跟我提起这件事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肯定青春萌动的正常性,没有大惊小怪。
2、我专注于孩子所关注的内容,耐心倾听,偶尔出于好奇提出问题,没有试图主导话题。
3、我始终以他为中心,安静地聆听,没有站在权威的高度去评判、指责他。
4、在聊这个女生和同学们之间的事情时,话题偶尔也会涉及学习,但在当下的沟通中,学习只是众多话题里普通的一部分。
总之,我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倾听、被接纳,他讲的内容得到重视。和妈妈聊学习之外的事,不会被指责,还能得到从他的角度给出的建议。
二、孩子的限制性信念,一起照镜子
1、他觉得对一个女生有没有感觉,完全取决于第一眼。
2、他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别人的看法会极大地影响他对自己的判断。
3、他希望在那个女生心中留下良好形象,因此有人设压力,他对自己的身高体重不太满意,甚至有些自卑。
4、他担心在自己表白前,女生就有了男朋友,那样他就彻底没机会了。
看到孩子小小年纪这么多限制性信念,我暗暗想笑。一年来教练的学习让我清晰,任何限制性信念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也不太可能被我立即改变。被我看见的,我可以耐心的找机会让他也看见,慢慢陪伴他探索他真实想成为的人。
在和他交流时,我打了个比方:“我并没有给你额外的要求和限制,可你却像给自己戴上了紧箍咒,还像唐僧那样时不时念一念咒语,紧一紧那个箍。” 说完这个比喻我笑了,他愣了没说话。在我们第三次针对这个话题长聊的时候,他承认自己给自己设了一些限制,但一时难以改掉。
三、青春萌动,转化为成长动力
作为教练,我深知很多问题一旦被当事人自己发现,就意味着转机的出现,自己孩子的问题也是如此。
儿子在大段的陈述,一件又一件学校琐事插播进来之后,承认“颜值非常重要”,还说班主任也这么讲。于是,在发现心动女生后,他的第一个行动计划诞生了 —— 减肥。具体计划是每天用 keep 运动 30 分钟,晚餐节食。
至于在如何选对象、在意外界评价等信念方面,更非一朝一夕能聊透彻。我找了个合适的时机,跟他分享了一句名人说的话:“每个人都会吸引来跟自己相似的人,所以让自己优秀和成长是持续的课题。” 孩子听后,没有表示反对。如果说一颗种子就此埋下,它的发芽、成长需要阳光雨露、风吹雨打,需要时间,也需要教练的持续陪伴。
孩子遇到心动女生后,时常会分神、内耗,感到莫名的空虚和迷茫,他很痛苦。我引导他去觉察、体会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可以通过写下来等各种方式抒发出来,尝试更深入地理解自己。我鼓励他,当他理解了自己,就能更好地理解心动女生,也会更懂人性。
养育孩子让我深刻体会到,在孩子的每个年龄段家长都有成长的空间。学习了教练相关知识后,我更发现,孩子是我最好的教练老师和教练练习场。所谓育儿,就是从人的最底层去看见、理解和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