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 精神力的加持





01.

仪式是个古老的话题

仪式是一种特殊的行事模式、规则、和心法。仪式所产生的美感、能量和意义是无所比拟的。每个人都在创造、模仿大量的仪式。仪式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为,它所能达到的结果几乎不可能在非仪式状态下获取。一个优秀的仪式是由天才发明的,甚至可以传承很多年,只要有好的继承者。多数情况下,仪式因传承者或者传承者们的素质和知识不足而消逝,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传承者的死亡和迁徙而导致仪式的遗忘。而高级仪式中最关键的是需要一个优秀的祭司(主持者)。

仪式是个古老的话题。仪式容易被遗忘,当人们不再需要它的时候。

仪式容易被曲解,当它经过太多岁月,流于形式与规矩的时候,失去了本质。

失去了本质的仪式,无法被改良,更无法被理解,人们只能选择遗忘。

在现代这个时间点上,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仪式,甚至于它的发明与消亡都是一瞬而过。
我们不认为,也没觉察到它是种仪式。

仪式有两个特点:
不立文字:因文字无法产生带入感和体验,一旦用文字传承将大大折损仪式的价值。
亲身执行:和上面一条相辅相成,仪式需要参与,甚至是一丝不苟地参与。

茶道、插花、烹饪、工艺、武术等很多事情,在有一定时间和渊源地传承后,都会相伴一些仪式的出现,而让这些过程变地规范、神圣、有意义感,因为有祭司的精神力灌注其中。

宗教中充斥着仪式。为什么呢?我认为,仪式跟精神力加持(情感的能量)的关系很大。甚至可以说,仪式是通向宗教本质的方法。每一个仪式都让一个平淡无奇的动作,平淡无奇的发音,平淡无奇的理论,变得充满了精神性的能量。仪式为行动灌注了精神力与意义,让这个行为更接近全然。葛吉夫先生说过,一个行为只有带入三个部分的能量才会变得完整,身体、知识、情感。这三个部分同时运作能让一件事情变得全然,同时用这三个部分活着能让人们活的全然而神圣。

自然安住在仪式中生活,成为自己生命仪式的祭司者,就是禅。

宗教通过仪式化的生活把教义灌注到教徒每天的一点一滴中去。只有这样,一个佛教徒才不会在佛教的经典中迷失自己,而同时通过仪式的加持得到对经典和教义更完善的了解。

通过特定的仪式,一些简简单单的事情被赋予了巨大的精神价值,或者说精神属性。对教徒来说,如果他没有认知到按照宗教仪式的方式生活,和通晓经典同等重要的话。将会必然在某个层次打转而无法前进。

02.
仪式的主持者和观者

当然,上面所说的只是专业的仪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在不知不觉地主持和接受着各种仪式。简单说来,当有观众和主持同时存在的时候,一个普通仪式的基础就达成了。在这个结构中,产生了一个仪式的架构,如果我们是主持这个仪式的中心人物,虽然我们可能既没有主持仪式的经验,也没有加持整个环境精神力的素质,甚至显得紧张、恐惧、语无伦次。但我们却真实地站在了祭司的位置上。

这个位置让我们很清晰地感受到,用情感和精神与注视着你的众人连接是多么重要。为什么你在三五好友面前不会紧张,为什么你在亲戚朋友面前也不会紧张,原因就是这些人本身是和你有着情感连接的。

但为什么必须要有观众呢?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自我觉察是很难发生的,我们难以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平时在私下做事情的时候我们很自然,比如说话、走路、唱歌、舞蹈、嬉戏等。但为什么一旦有众人看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就会紧张,恐惧。

我们平时是忘记了自己的,我们很少会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众人投来的目光的一瞬间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存在。因为我们成为了一个仪式的主持者。

甚至于仪式真正的作用不是带动观礼者,也不是表演,而是记得自己。当安住在记得自己的状态中时,你无时不是自己的祭司。工作坊的有些仪式性的训练就是为了让人在主持仪式的时候产生觉察。

03.
仪式产生意义感

我们现在对群体仪式和个人仪式的认识有很大的混淆。我们认为群体的才是仪式,个人的则不称之为仪式。因为仪式一般是有观众的,而一个人很难在没有任何人关注的时候做到很高的自我觉察和自我要求。

日本武士道中的剖腹自杀无疑是种个人仪式。这种需要高度觉察和意志力的仪式,是没有观众的。本来主帅在兵败后为了不屈辱地成为敌人的俘虏,而遭人劝降、侮辱、囚禁、处死,选择自杀来结束生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因仪式化的自杀,让这种死亡变得更加有荣誉感、尊严感、合理性。

剖腹仪式将精神与情感的能量灌注到整个自杀的事件之中,在这时,这种情感能量以勇气的方式呈现。在一个人的情况下,这个仪式的祭司则就是自杀者。当祭司无法完善地做到身和心的合一,并彻底地一丝不苟地执行,则个人仪式极有可能以失败告终。

很多时候,记得自己只有在观众存在的时候才会发生。一个人很难在独自一个人的时候,或者没有人关注的时候记得自己。这也是很多个人性的、无观众的仪式失败的原因。

在有观众的基础下,我们的自律与觉察比较容易达成,仪式也比较容易达成。

君子慎独,在没有观众的情况下,仪式的基础结构被湮没掉,我们发现不但是仪式,我们在执行任何主动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有阻力。

很少有人主动地活着。而仪式的精髓就是以一种经典的方式主动地生活,一个合格的佛教徒做到了这一点。他没有观众。

仪式不是全部,他是种方法,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大的目的,一个更好的结果的法门。

就如上文所说,兵败的将领,为了避免被俘虏而耻辱地自杀,本来是一件让自己和友军痛苦、无助、悲伤的事情。但是,如果他达成了这个剖腹自杀的仪式,不但不会让自己与友军受辱和丧气,反而成为了英雄。剖腹不是目的,是达成荣誉感与忠诚的道路,同时也为自己的友军灌注了勇气(情感加持)。

在一个好的仪式中,祭司通过仪式超越了自己的精神层次,如果仪式中人数很少或只有祭司一个人的个人仪式,则仪式是将祭司本身带入更高、更大的生命层级的方法和途径。

当仪式是由一个或者数个祭司主持,而由大量观众参与的时候,一般会形成一个很大很强烈的气场。而祭司会通过自己这个精神的管道将所有在场的人的精神体送入一个由整个气场能量所构建出来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的属性由祭司的素质与目的决定,这种精神力凝聚的过程通常伴随着巨大的神圣感、意义感与使命感,对每个人所灌注的精神能量极其强大。杰克逊的演唱会现场、希特勒的战前演说、毛泽东接见红卫兵等等都有这种强烈地情感带入感。

精神氛围的营造对仪式来说至关重要,而仪式的精神加持力就是靠氛围而进行渗透的。这样说来,一个好的祭司最大的挑战就是营造仪式的氛围。

04.

迈克尔·杰克逊的舞台仪式


杰克逊在美国超级碗表演时著名的一分半雕像成了MJ迷对MJ的一场永恒记忆



杰克逊的每支舞都有几乎固定的舞群、动作、配乐、灯光、烟火。现场效果非常有仪式感,将仪式的外在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在舞台上多次瞬间展现出类似神的能量与催眠力。就算杰克逊没有活跃在现代舞台上,他也有成为大型身体仪式主祭司的能力。当然作为一个身体的祭司者,杰克逊专门训练和带入的是身体的表演,这是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表演将观礼者带入了另一个精神层次和氛围中,他与一般艺人不同在于他的精神加持力的强大,和善于借助氛围的能量。他的每支舞蹈几乎都是群舞,很少有独舞。这些都说明了他是个很懂提升仪式氛围的祭司。其实很多舞台表演中的主角和伴舞者是貌合神离的,并不统一,根本无法达成一种精神的凝聚力。

而在杰克逊的舞蹈中,他不是一个人在表演:数万的观众、与他的舞姿与动作完美结合的音乐烟火灯光、和主角配合无间的伴舞者,这一切在这位非洲裔的祭司身上达成了完美的融合,而他本身可以承载并借用这融合后的强大能量,通过自己使其升华到一种异乎寻常的高度。

无疑的,他借助了神的能量,使他的舞台仪式如同上帝下凡般瞬间穿透了观众的精神。


MJ迷应用快闪做了一场对于MJ的纪念,也成了永恒的经典



05.
婚礼的仪式

一个经典的仪式蕴含着非常多的内容,结婚是个充满了仪式的过程,中外无异。仪式带给了婚姻意义感、价值感、庄严感、喜悦感。这个婚礼的仪式加持了男女双方婚后的精神力。当然,这点在一些现代人看来,有时成为了麻烦之极的走过场和繁文缛节。这是因为现代婚姻的本质跟从前的有所不同,所以,仪式变得不合时宜。

简单地说婚礼里面的一个礼节,夫妻对拜。

对拜的时候,男女双方面对,各自相距一拜的宽度,同时拜下。

就从这个简单的仪式中,我进行解读此仪式的精髓:

男女并未像西方一样拥抱,而是保持大概可以一拜的距离,是指婚后双方需要保持一定距离;而这个距离的宽度用可以互相跪拜为宜;双方同时互相参拜为平等、尊重、谦卑之意。

合起来就是说,男女双方以平等、尊重、谦卑的态度,保持双方的距离以可以互相尊重为宜,结为终生伴侣。

这个婚礼仪式中的小仪式蕴含了夫妻双方婚后生活的方法,也凝聚了东方婚姻的精髓,如果我们在婚姻中给予尊重、谦卑和平等、并保持安全的心理距离,也就不会存在悲剧的婚姻。由此仪式可见,中国的古代婚姻和古人对婚姻的认知远远超过我们以为的水平。

06.
古人类部落捕杀动物后的祈祷仪式

人们感谢食物的赐予者、烹饪者和食用过程的礼仪由来已久。

为什么我们现在并不感谢动物为我们带来食物?无法想象我们走进麦当劳,拿到餐之后先感谢动物、大地(等于感谢植物)、厨师等等,然后再吃。

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大多因为我们对动物失去了认同感。

在古人类的部落时代,人和动物并没有太大的距离感。在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中,容易产生一体性。也就是说我们和动物是一体的,因为在我们捕杀动物的同时,我们也自然被动物捕杀,在从食物链中挣脱出来之前,我们只是整个自然循环系统中的一员。

而这种对别的动物成为我们的食物后进行的祈祷仪式,必然来自古人类,也只有古人类会有。在人类刚刚轻微地脱离食物链的时候,并没有很强的人和动物的分野感。

在那时,动物和人距离很近,不论是身体距离还是心理距离。古人类可以完全观察到,动物的习性、行为,也可以直接看到动物受伤的痛苦和无助。古人可以直接了解到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很密切,我们的痛苦它们也有,我们的快乐它们也有。

在那个年代,人类和动物是互相吃的,他们是竞争关系。人和动物互为食物。直到很后期,这个情况变成了一面倒,人吃动物,而动物仅仅成为了食物。人类可以尊重竞争对手,但是很难尊重没有任何反抗力的食物。

在他们互为食物的时候,杀动物是英雄的行为;当成为较安全的猎杀时,杀动物是一个需要祈祷和感谢以平衡罪疚感的行为;在畜牧业兴起后,杀动物成为一个收割,成为一个程序,最终被遗忘,动物就是一堆熟肉,并没有别的认知了。

我们当然不会对熟肉祈祷,但我们实在无法清晰回忆起这堆肉活着的时候的音容笑貌了,这个时候,祈祷没有了,仪式也取消了,似乎很正确。

我们处在一个缺乏祭司的时代,内在的精神力因为得不到适当地凝聚而变得涣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难产生意义与价值感。很多人在探索生命的前路。这是个机会,在这种颓废与散漫中,还是有一些人,可以发现,生命的真谛就在你祭司自己的时候开始了。




阅读 4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