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F教练知识库】教练技术:强有力发问,告别受害者思维
“抱歉我晚到了。交通太可怕!”
你在多少次会上用这个蹩脚的借口开头?
你知道这是找借口,但是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让你一次次采取这种简单的方法。我知道这不是你的错,是无法抑制的冲动让你这么做。
控制 vs 无法控制
一般来说,原因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和你无法控制的。
关注在哪方面由你选择。后者让你显得无辜,别人无法责备你,但前者可让你强大。
这是你对问题“反应的能力”——“能够反应”意味着面对挑战,专注于你能做到的事。这需要有主人翁意识,而非转移责备,耍无辜。如我在这所写,无辜的代价就是无能。
曾经有任何人告诉你他能力不够胜任工作吗?而你又有多少次听到别人说“这工作太难了!”这句话结尾漏掉的词,对于避免受害者思维最重要的词就是“对我而言”,即“这工作对我而言太难了”。
两种解释都对(部分)。
受害者的故事让你陷于服从和愤恨。别人在伤害你而你无能为力。生活不公平!但自我负责会让你充满能量。
看不清敌人
正如大卫·珂本所写,我们都想要被喜欢。问题是,我们很多人试图通过傻傻的怜悯来换得喜欢。我们与陷于受害者情结的人为舞,责怪、呻吟、叹息。
“我不敢相信他们这样对你!”
“他们不应该这样!”
这些话能减轻痛苦——像药一样——但同时也很致命。
甜蜜的保护让你冷静下来,正当的愤慨让你心情变好。但是它们并没有给你解决方案。你可能觉得说这些话的人站在你这边,但是买你药的人并不是你的朋友。
反击!
我也常常想要与客户为舞。他们很痛苦,而我想表示同情。但是,我想给他们明智的同情。
例如,我有个教练客户,他是呼叫中心经理,有着严重的受害者情结。当他老板质问他糟糕的客户满意度时,他自动的反应就是责备态度差的员工,财务部给的预算太少,培训部没有足够的技能培训。
我听了他的故事,很同情他。我表达了我的同情,之后问他是否需要我的帮助。
他同意后,我用以下问题挑战他:
-
你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非“他们对你做了什么?”)
-
你如何反应的?(非“他们应该做什么?”
-
那样做是如何帮到你的?(非“他们怎么错了?”)
-
你现在能做什么?(非“他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
如果你需要帮助,你可以找谁?(非“谁该负责这事?”)
-
你从中学到什么?(非“该如何惩罚他们?”)
原理很简单:把“他们”和“应该”转换为“我”和“可以”。停止埋怨他人,但是也不要埋怨自己。去面对不意味愧疚。谁该对这种情况负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到自己能够去应对,进步以及学习何时正视事实。
我的客户发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带着明智的同情问了同事这些问题后,他们能发现什么。
最后提醒一下:记得在获得允许挑战别人的受害者情结时,你必须先聆听,承认他或她的痛苦,取得帮助的许可。
我看过太多热切的朋友以及配偶因为用这些话打断而导致关系破裂,“哦,好啦!不要像个受害者一样,赶紧想想你能做些什么来解决问题!”
* 本文来自:ICFS官网,翻译: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