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两个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 coach8个案


文 | Elysee物语

源 | 简书

图 | pinterest




最近我给自己找了一位教练,今天进行了近2小时的约谈,如此专注, 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流逝的如此之快,拿到的成果也出人意料。


我的教练很客气,互相简单自我介绍后,她向我保证对话会绝对保密后,我们就开始了。

我想要谈的计划,有关养生,因为感觉最近每天要忙的事情有些杂乱无章,往往要拖到半夜才能完成,睡觉太晚,白天精神欠佳,做事效率更差,恶性循环。所以希望能重新制定每日的作息安排,日程安排,在家安排出时间定期做瑜伽,让生活节奏恢复到有序、平衡的状态。



我的理想状态:白天把该做的昨晚,晚上有美容时间,10:30能上床睡觉。

遇到的阻碍: 白天的to do们本身是我所热爱的,愿意投入的,但是无法掌控时间,及时完成原定的各项事物使我容易产生愧疚感,看着任务越积越多,倍感压力,又无可奈何。

原因:

  • 没有概念完成每个事项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所以有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给自己布置了太多的任务。

  • 因为打卡群的存在,反而给自己增加了压力,拖延完成。

  • 完美主义作祟,使需要的时间增加。

  • 没有白纸黑字写下SOP, 没有使用番茄钟,无法感知时间,掌控时间。

  • 微信或其他琐事的打扰,分散我的注意力。

对策:

  • 整理好房间,给自己一个舒适清爽的气场。

  • 善用番茄钟,确定每个事项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

  • 根据需要的时间来做出计划。



教练:给自己安排那么多事情的意义何在?

做更好的自己。与别人比,自己做的很好(6、7分);可是和自己心中想达到的那个期望(8、9分)比,还有差距。

教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健康自在的生活,就差不多是目前的生活状态,但健康方面有些令人担心,所以想要好好保养自己。

我的一个信条:做事要踏实、认真、一步一个脚印。浪费时间的话,我心里会觉得不踏实,不努力提升自己,没有进步,就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突然脑中有个念头闪过:其实我生活中也没有那么一板一眼,还是挺随性的。

那么矛盾来了。原来你有两个矛盾的自己,既想勤勤恳恳、努力上进,又想潇洒自在,随性生活。

教练:放松,闭上眼睛看看那两个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那个自律的自己,很拘谨,很乖巧,会做很多“应该做”的事,毫无怨言;那个随性的自己,满脸灿烂的笑容,很放松,很淡然。

教练:现在两人手牵手,会怎么样?

“随性”一把拉过“自律”,走出黑暗,走向一片阳光灿烂的草坪,让她和自己一样张开双臂,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微风拂面的舒畅。渐渐地,“自律”变透明了,和“随性”合二为一。

画面就这么自然的出现在脑海中,我被这样的遇见深深感动!

教练:这两个自己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那个自律的自己让我想起自己一路走来,不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成年以后,一直安静的做着自己该做的,甚至套了很多“应该”在自己身上,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限制、条条框框,但好的一点是让自己一直保持了上进心,让我能对自己负责。

那个随性的自己是那个待人热情的自己,总会有开放的心态去试着理解接纳周遭的人事物,也让自己容易交到朋友,并能为感到焦虑的自己留出一席放松的空间。

这两个自己支撑我走到现在,都做的挺好的,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我很感谢她们,我非常爱她们,我也为我自己骄傲。

教练:随性和自律会做什么,说什么?

随性一把抱住自律,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说:“别愁眉苦脸的,我们去外面晒太阳,去大自然做你想做的,我陪你。”

教练:现在你有什么发现?

  • 自律太拘谨了,把生活变得很"方",让“随意”来帮她,让生活“圆润”点,制定计划时多点备案,方便灵活机动。

  • 压力也许来自脑海中惯性出现的“应该”,也许生活中本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做你能够做到的,你就已经很棒了!

  • 要提升自己,其实不就是让自己有更优质丰富的精神生活吗?那就好好去感受,不要把每天要做的to do与生活割裂开来,每个当下发生的、进行的,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我全情投入了,就是做了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教练的神奇之处,让我可以和一个陌生人倾诉那么久,不期然间挖出内心深处那个朦胧的图像,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直面自己,直面自己的生活轨迹,找出最初的动力源泉,再看清自己的问题,自己想要到达的方向。




阅读 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