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人生八阶段理论)


标签: 教练资料库


埃里克森社会心理发展阶段是根据爱利克·埃里克森描述,将正常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成人晚期,分为8个发展阶段 。在每个阶段,个人都面临、并克服新的挑战。每个阶段都建筑在成功完成较早的阶段任务的基础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阶段的挑战,则会在将来再次造成问题。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心理学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1950年代,爱利克·埃里克森创立这个理论,作为对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改进。埃里克森接受弗洛伊德理论的观念(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以及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中的幼儿性欲),但是反对弗洛伊德试图单纯以性欲为基础来描述人格。此外,埃里克森批评弗洛伊德originology的观念。就是说所有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经验。根据埃里克森,童年早期的经验很重要,但是个体仍能在社会环境内得到发展。埃里克森相信童年对于人格发展非常重要,与弗洛伊德不同,认为人格在5岁以后继续发展。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儿童与社会》(1950年)中,他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社会心理发展阶段。他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俄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可避免的害羞和怀疑心理而坚定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阶段

婴儿期(0-2岁)


社会心理危机:信任对不信任

主要问题: 我的环境可信吗?

中心任务: 接受照料

正面结果: 信任、乐观

发展障碍: 焦虑、不安

自我品质: 希望

重要关系: 父母


幼年(2-3岁)


社会心理危机:自主对羞怯、怀疑

主要问题: 我是否需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

中心任务:模仿

正面后果:自我控制

发展障碍: 怀疑、缺乏信心

自我品质: 意志

重要关系:父母


学龄前期(3-6岁)


社会心理危机:主动性对内疚感

中心任务: 认同

正面后果: 具有自信心、进取心

发展障碍: 缺少主动性

自我品质: 目的

重要关系: 家庭


学龄期(6-12岁)


社会心理危机:勤勉对自卑

中心任务: 教育

正面成果: 获得学习能力,成就感

发展障碍: 失败感

自我品质: 能力

重要关系: 学校


青春期(13-19岁)


社会心理危机: 自我认同和角色混淆

中心任务: 同辈群体

正面后果: 强烈的团体归属感,为将来准备计划

发展障碍: 角色混乱、生活无目的

自我品质: 忠诚

重要关系: 同辈群体


成人早期(20-39岁)


社会心理危机: 亲密对孤独

中心任务: 关心

正面后果: 组成密切关系,和他人分享

发展障碍: 疏离社会、寂寞孤独

自我品质: 相互关怀,同甘共苦

重要关系: 配偶、朋友


成人中期(40-64岁)


社会心理危机: 创造对停滞

中心任务: 获得创造力,养育与辅导

正面后果: 成功的个人事业和悉心关怀与培养下一代

发展障碍: 自我关注、不关心后代福祉

自我品质: 关怀

重要关系: 工作场所 - 社区与家庭...


老年期(65岁-死亡)


社会心理危机:自我完善对失望

中心任务: 反省并接受人生

正面后果: 对一生感到满意

发展障碍: 悔恨、绝望

自我品质: 智慧

重要关系: 人类

埃里克森(E.H.Erikson)介绍

埃里克森 (E.H.Erikson, 1902) 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1902年出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他大学预科毕业时获得的一份蒙台梭利学校的毕业文凭,以及接受安娜-弗洛伊德在儿童精神分析方面的训练,是他所获得的唯一的正规学业 (相当于高中学历)。曾任匹滋堡大学医学院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他推崇弗洛伊德,钦佩安娜弗洛伊德关于 《自我与防御机制》 书中对自我功能的重视。1950年出版名著《童年期与社会》,该书高度民主地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书中还详尽地论述自我的功能,创立了现在被成为新学科的“自我心理学”。



更多内容看进入百度百科详细查询:人生八阶段




阅读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