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与客户的现场、现地



作者:黄欧



与一位客户进行项目教练,客户的项目目标是提升自我责任感


经过第一次约谈,作为教练有感受到客户对外界有一些依赖的倾向。同时,在接下来一周教练以外的互动中,又感受到了客户需要推一推才动得更多。


第二次约谈经过客户深入的探索,自己觉察到提升自我责任感最大的阻碍是依赖心理,希望靠点儿什么,而不是完全靠自己。


作为教练,我更加觉察自己与客户的互动模式,是否陷入到要拯救客户或抢了客户自己责任的角色中,同时也观察客户是否在与教练的这段关系中也表现出依赖


于是,第二次约谈到第三次约谈之间的一周时间,我刻意对客户不作任何的回应和推动,只是观察


这一周,与客户约定的内容一部分完成,一部分未完成。我无法判断客户是否在依赖教练推一把。于是,在第三次约谈时我直接向客户进行核实


第三次约谈开始,我直接问客户:“上周对你没有任何回应,你最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客户回答:“我填写完记录后,对教练的回应有小小的期待,后面没看到教练回应,也觉得没什么。”


我听出来还是有些许“依赖”的想法,于是,抓住这个机会,现场、现地的邀请客户在我们这段关系中进行“自我责任感”的提升。


我接着问:“你的项目目标是提升自我责任感,那在我们这段关系中,你想如何提升自我责任感”?


客户有了更深入地觉察,并反思了过去的一周自己行为上有哪些是有“依赖”性的。然后,提出在我们这段关系中要通过做到:


1、不向教练求助;2、不向教练诉苦;3、自己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进入教练约谈。



对于我们这段关系中客户“如何定位自己、如何提升自我责任感”进行探讨后,我问客户:“今天的约谈,你想探讨什么?


客户回答:“昨天我就在想,可以我脑子是空白的,我想不出要探讨什么,但我也没给你说。”


我问:“是什么原因没给我说呢?”


客户回答:“我们约定了每周一次约谈,不想爽约,最重要的是我觉得与教练约谈总会有收获。


此时,客户觉察到不提出议题也是一种“依赖”


于是,我又邀请客户思考,回到我们这段关系中要如何提升自我责任感。


客户提出要更积极主动,行为表现则是每天晚上写觉察日记来回顾自己项目的进展情况、自己的变化,并明确自己主动填写项目工作表,如果没完成,则以扣除一次约谈的方式进行问责。


通过现场、现地方式,客户对“自我责任感”有了更深和更清晰的认识。并且,现场、现地创造了一个更加包容、安全、有支持的现实环境,让客户去实践,客户也更容易达成目标拿到正反馈



阅读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