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情绪来了,如何“耍太极”?
作者:珮霖
周末发生一件趣事。
哥哥希望我帮嫂子一个忙——帮她把车开回老家,我虽然有不乐意但还是答应了。但接下来的要求直接令我无语:希望我过去拿钥匙、拿车。
要知道停车的地方与我所在地的单程距离要30分钟车程,所以,我希望嫂子可以把车和钥匙送过来,但我哥却希望我去拿一趟。
当下我愤怒的情绪立刻起来了,念头:这是过度要求,凭什么你不愿意过来,还得要我愿意过去呢?
当时我和另一名教练相互连线中,我诉说了 我的愤怒,后来经过沟通,情绪消散,甚至有点期待的情绪。
突发奇想,可以用“太极会谈法”试试。
怀着“会有不一样结果”的期待,我给哥哥拨打了电话。
我:怎么啦?是嫂子过来广州啦?
哥:她过来学习两天,结束后直接从广州去山东,回来不知道经不经过,所以想你帮开回去。
我:那回来时,是不是也经过广州白云机场,到时拿车就很顺路的,不是吗?
哥:到时是看机票价格,哪个机场的机票便宜,就哪个机场下,所以不确定,而且同行好几个人,还得和她们拼车等等。
(也能理解和接纳,对方想省钱的一个内在诉求)
我:那她们两天学习,晚上要不要上课的呢?
哥:不确定,怎么啦?
我:假如不上课,可以让她同学一起过来我这边,晚餐我请大家吃饭,当我欢迎她们。另外呢,嫂子不想送车过来,但让我来回1个多小时,去拿车,我也不太想。
(真实的表达,我不想做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
哥:那我再去沟通一下。
没有使用“太极会谈法”之前,我觉得对方在强迫我,把责任抛给我,假如我不帮忙了,是不是我就不是“好妹妹”了,道德上不允许我不答应,假如我还想要这段关系的话。
而且,我内心还有着评判的声音——你们让我帮忙,你们自己不愿意折腾,为啥要我折腾,这不是过分要求了吗?正常人都知道,麻烦了他人,要尽可能少折腾人家,宁愿自己辛苦一点吧?!
所以,责任、评判和情绪一下子都压在了我身上。假如我没有觉察,那这结局就是无论我是帮忙还是不帮忙,它总是走向输家剧本的。
通过获得更多的信息,自己也能多一份接纳和允许——哦,原来是这种情况。
使用小贴士 :
-
情绪——觉察自己的情绪(愤怒、不满、抱怨等)。
-
暂停——暂停和对方当下的任何互动。
-
转移——使用一切奏效的方法,让自己情绪平复(教练是其中一个好方法)。
-
面对——重新面对事件,调整状态,准备去连接对方。
-
耍太极—— 启动好奇的状态,去了解,去看见,去互动。
-
表达——坦诚去表达,我不想要什么,我想要什么。
让我们一起“耍太极”,活出更轻松自在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