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好的背后,我们究竟想达成什么?
作者:媛
在本月,我对两个亲子关系的话题,与同学做了练习。
一个是关于孩子是否要上幼小衔接,做了这个决定之后,自己情绪有些低落,对这个低落的原因做了探讨。
另一个议题是关于给孩子报口才班,与孩子沟通过程中,孩子不太愿意参加,感觉有点强加自己的意愿,这种为她好的想法出来,以后怎么处理类似的情况。
通过跟同学的练习和督导泳橦老师的探讨,让我对亲子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孩子上幼小衔接,情绪有些失落,咋回事
在关于孩子是否上幼小衔接的问题上,我们选择了去上,但自己情绪失落其实是对“孩子长大了”这个事情一下子没有接受而产生的失落感。
潜意识里还以为孩子是幼儿园里无忧无虑玩耍的她,但实际上,孩子今年秋天都要去上一年级,要步入新的阶段了。
而且,幼小衔接的选择也是基于家庭教育投入的时间。因为我们自己投入不够,所以还是给专业的老师去教,更多是一个过度,养成学习习惯。
但是看到幼小衔接这个阶段的老师每天发的学习内容,与以前幼儿园的差异一下显现,可我还没接受孩子这么快就要开始学习这些知识了。因为自己属于佛系育儿,现在看到她要开始学习、写作业,还真是一个我和孩子都要适应的过程。
还好孩子适应还很快,我就感受到她真的是一直在往前走,我还停留在原地,看着她前进的脚步,自己有点不舍。
所以,这个情绪感知以后,也知道原因,在后续几天后缓解很多。
同学在练习中问我: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想是陪伴者。
所以,现在她在往前走,我要跟上她的脚步,整理作为母亲的目送的不舍的心情。我想这在孩子后续的成长中还会有这样的时刻,这是需要我自己去调整的。
2、为孩子好去报口才班,孩子不太愿意咋办
首先,“为了孩子好”是大部分家长都会有的一个心理状态,可是在育儿过程中,这个状态会和孩子产生很多冲撞,孩子并不愿意同意你想为他选择的课程。所以,练习一开始,我们就先探讨目的——为什么让孩子报口才班?
我说:感觉自己孩子比较内向,想通过口才班的练习,提升她当众表达的能力,提高她的自信。
接着老师问:怎么定义内向?
我说:就是害怕表达,尤其是当众站在台前表达。其实说完这句话,我就想到我们家孩子不是不表达,只是对于站在台前的表达很害羞。对啊,什么的内向?我怎么定义的内向?不表达就是内向?而且这个内向是现在这个阶段就要改变?
老师问:为什么想让她改变?
我思考了一下:我觉得社会偏向外向型的人,外向型的社交等各个方面还是有优势。
老师问:上了口才班就会达到这个目标吗?
我沉思了一会:我说并不是,这只是我想到的一个方法,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对等的关系。可能上了会有助于我这个目标想法的实现。
老师问:除了这个方法,自己还想过哪些?
我说:还有比如散打,打篮球,想提高她的抗击打能力,还有团队协作,也可以提高社交。但是小朋友尝试了一次都不喜欢,我就没有坚持。
口才她是不太愿意,但自己尝试说服她,给她说班里有哪些小朋友去了,她感觉是可以去试试。虽然最终她去了,也愿意继续,但感觉是自己为了达到自己“为她好”,在一直说服她,内心还是有种自我意志强加给她的感觉。
接着泳橦老师说了让我一直至今仍在不时想起来的一段话:
这些尝试的选择都有什么共性,成长环境里是否有限制这部分发展的地方?是不是应该再看看这些选择背后的深层次的是想达到什么?
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脑海里浮现孩子这几年的成长情况。
我说:是的,成长环境给她的还是以安全为多,家里也存在一些这个不让干,那个不让干,让她还是听话、乖,所以我选择的这些其实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希望她有外张的力,有一种力量感,能让她表达、有抗击打性。这些都只是一个方法,我应该还是从成长环境入手去改善。
后面跟泳橦老师又对谈了一些其它内容,她分享的环境的要求等等,社会是偏爱外向的人,但内向的人也有她的优势。我说是的,我自己其实也是内向的人,只是工作环境等,需要自己不断外化外向型性格。但是孩子的专注力等等,都是她内向性格的优势。
所以,这次对谈之后,让我一直在思考:亲子关系,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我只是看到了表层的内容,所以为她好,只是一些外在的活动吗?深层次的应该是什么?我们能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成长家庭环境才是更重要。
从家庭环境入手,是比直接参与一些自认为的为她好的活动。而且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也不要在这个阶段去非要做一些改变,随着她的慢慢成长,这些都会随着她学习的环境和相关活动,她也是会慢慢的有些改变。我自己不也是这样过来的吗。所以,我在焦虑什么呢?
育儿也是育己的过程,这里面何尝没有放入我自己对以前自己的成长经历的一些期待。
让我们放下焦虑和期待,去陪着孩子每段路程的自然成长,这不才是最重要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