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言童语中的教练智慧,帮我破解“动力矛盾”




引言:当教练的困惑遇上童言童语


最近在教练工作中,我频繁遇到客户关于“动力矛盾”的困扰——人们总在利弊权衡中迷失初心,看似理性的分析反而成了行动的枷锁。


我翻遍CRW模型的理论,却始终无法让“业力”与“愿力”的界限清晰落地。


不经意和八岁萌娃的一次日常聊天,让一切豁然开朗。


一场父女对话:两个小人的战争与和解

:“你说人真的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吗?”

女儿(啃着苹果,头也不抬):“当然有啊!怎么了?”

(叹气):“我挺困惑的,我感觉好像人就没有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比如明天计划带你们去公园野营,想到蓝天草地、全家烧烤就兴奋,但一转念——路上堵车两小时、扛着帐篷行李满头大汗、公园人挤人、厕所排队半小时……瞬间觉得还不如在家躺着吃西瓜看电视。你看,每件事都有利弊,哪有什么‘真正想要’的东西?”


女儿(突然放下苹果,眨眨眼):“爸爸,我好像听到你脑袋里有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举着小旗子喊‘去野营!去野营!’,另一个抱着枕头大叫‘躺平最舒服!’。”

(这就开始教练上了,这个隐喻还挺形象的):“……对!那你说我该怎么办?”

女儿(歪头):“他们在吵架,那‘你’在哪里呀?”


(沉思):“我?我好像在旁边看着他们吵……不对,他们不都是‘我’吗?”

女儿(老神在在):“他们只是你的‘思想客体’啦!你的肉体才是你。现在你看着这两个小人吵架,你希望谁赢?

(苦笑):“不知道诶,我觉得它们都有道理,我也不知道支持哪个,只是它们一直吵,我也头疼。”


女儿(眼睛一亮):“那如果你有一支神笔马良的笔,堵车时画条飞机航线,直飞到公园;帐篷一按按钮就自动搭好,所有麻烦都没了——你坐在躺椅上晒太阳,会看到什么?”

(闭眼沉浸):“阳光暖暖的,草坪香香的,你和姐姐在追泡泡,妈妈递给我一杯冰柠檬茶……太幸福了!就算路上辛苦点也值了!”


女儿:那两个小人还吵架吗?这是你真正想要的吗?


:太是了,为了这个幸福舒服的画面,我辛苦点都是值得的......


我还意犹未尽沉浸画面中的时候,人家抛了一句“残酷”的句子,结束了谈话


女儿(灵魂补刀)::你找到你想要的答案了吧。不过其实,从佛家上讲,根本没啥真正想要的,只要你想,就都是欲望、是贪念......


(瞳孔地震):“……”




对话背后的教练密码——业力与愿力如何分野?


这场对话看似天真,却暗藏CRW模型的核心逻辑:


1、两个小人是谁?


业力:那个举着利弊分析报告的小人——


限制性信念:必须完美无缺才值得选择
固有模式:先确保安全,再考虑行动


愿力:那个举着心形气球的小人——


本质渴望:家庭联结的温暖感
深层价值:自主创造幸福的成就感


8岁的哲理让我顿悟:


  • 业力的本质是恐惧:它用利弊计算编织安全网,却让人困在原地;
  • 愿力的核心是价值:它不回避困难,而是用我想要的光穿透迷雾。
  • 正如CRW模型所言:当愿力清晰如炬,业力的锁链便会在行动中瓦解。


2、 在哪里?


当客户困在思维客体的争吵中时,教练的关键一击是:你作为主体,想要赋予哪个小人决策权?帮助客户跳出思维客体的拉扯,回归主体视角。


3、神笔马良的魔法


女儿的问题实为假设障碍清零的教练技术:


  • 穿透业力的迷雾:如果过程零阻力,你的终点画面是什么?


  • 激活愿力的光芒:当客户描述出阳光下柠檬茶的香气时,业力的锁链已在融化。




结语:最好的老师,有时是那个啃苹果的小孩


孩子不懂专业术语,却能用两个小人的隐喻道破人性真相;不懂CRW模型,却说透了“主体性觉醒”。作为教练,我们不必执着于概念之争,而是唤醒客户心中那个神笔马良”——当愿力的画卷展开时,业力自会退散。


最后,感谢我家的小教练,今日iPad不限时奖励已发放。




阅读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