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P前提假设深度解读——改变你人生的13个观念!



作者:Jasmin(小米粒)


1、地图不等于疆域


关键句:你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


案例:朋友圈里的一些朋友,看起来非常成功和快乐,而反观自己一地鸡毛的生活,不由得徒增了很多苦恼。


感悟:这位朋友的生活,可能并不像他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那样完美,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往往只展示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和成功,而隐藏了困难和挫折,我们不能仅仅通过社交媒体上的表象,来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情况。


假如,与他们进行真实的交流和了解后,大概率就会看到不一样的疆域。就如一句话所说,如果你觉得某人过的不错,说明你和他还不熟。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乐子,也都有挑战,与其羡慕别人,不如过好自己。

2、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关键句: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尊重他人的处事观,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案例:很多父母会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当孩子没有按照父母意愿做事情时,就会产生挫败感,甚至会导致双方激烈的争吵。


感悟: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基因便决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随着自己的成长经历、思维模式、心智模式以及他对世界的看法,就会通过自己的认知来断定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你活在你的世界里,他活在他的世界里,当你想用你的世界的经验吞噬别人的世界的话,对方第一反应就是防御,那一刻,关系就会分崩离析了。


所以,当你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你能够尊重他,以他的方式活在你的环境里,那么你们的关系自然就会获得融洽。


3、人总是选择当下最有利的行为


关键句:每个行为的背后都会有正向意图,那些看似负面的行为,也一定存在正向的意图。


案例:我母亲是一位特别强势的女人,她随时随地都可以跟我父亲家族的所有人发生战争,包括我父亲和我们,她的行为,让我们感到非常痛苦,也非常不解。


感悟:人在做出行为的那一刻,是由意识或潜意识决定的,那一瞬间非常短暂,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甚至连自己都察觉不到。


行为是表象,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满足更深层次的需求,比如我的母亲,在她选择争吵的时候,是为了寻求负向安抚,因为她的成长历程中,没有得到过关爱,这一点或许她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


每个人的行为,对他的潜意识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定有正面的动机。


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去改变他的行为,强行改变一个人是徒劳。



4、沟通的意义在于你所得到的回应


关键句:沟通的意义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在于对方听后能够接纳你的观点,并做出回应。


案例:你跟你们家的孩子的沟通是不是这样,比如,孩子没写完作业,没等孩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你就开始家长式关心了,帮孩子总结原因,给孩子制定计划,美其名曰“教育”。你付出了那么多,发现孩子并不领情,反而越来越叛逆,于是你苦恼不已。


感悟:说话不是沟通,只强调自己的观点有多么正确是无效沟通,使对方明白你的观点并接纳它才是沟通的关键。


亲子之间,家长对孩子强行灌入自己的认知,并不分析这份认知的适用性,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就会打开,小的时候家长可能依靠权威成为胜利者,但孩子一旦长大,形成自己的认知系统,家长就会变成一个失败者。


电影《哪吒2》龙王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戳中了很多家庭的痛处,父王只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现在看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


沟通中,专注于对方的正向意图,比仅仅指出负面结果,更有意义。

5、人际的相互影响乃互动的过程


关键句: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另外一个人,除非这个人愿意改变。


案例:前几年,在我和我母亲之间,我曾一度打着“为她好”的旗号想要改变她的生活状态,因为生活观点的不同,我们一次又一次争吵,都想让对方按照自己的观点为人处事,最后导致双方遍体鳞伤。


感悟: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观念,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一套准则,要别人完全放弃自己的行为模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是不可能的。


不要去妄想改变别人,也不要以为你可以拯救谁,因为一旦陷入拯救者模式,一个本就不想改变的人就会接收到迫害者的信号,同时会释放出攻击性。


想要改变别人的前提是,你必须让对方看到正向意图,让对方理解你的观点,进而才能做出接纳的动作。


“尽管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表达观点的权力。”


当努力改变别人成为一种内耗,不如重新塑造自己,这才是成长。

6、身心出自互相关联的同一系统


关键句:身心是相互连结在一起的系统,身与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需要动态平衡,平衡才是生命最好的状态。


案例:我身边有一位女性同事,天天乐呵呵的,身体却天天这疼那疼的,到医院做了全身检查也没有问题。后来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真的快乐吗?她给了我出乎意料的答案:大部分场合都是逢场作戏的假笑罢了。


感悟:世界就是一个天平,你每拥有一件东西,就要为你的拥有而付出代价。


相应地,你每失去一件东西,也会因你的失去而收获另一件。


就像是你的身体,如果一直处于精神压力状态下去获取某种利益,它就会释放出健康问题的信号。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只有先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处理好自己内心的关系,你向外投射的时候,你才可以收获你理想的、同频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不必去羡慕别人的璀璨,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快乐,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与爱。



7、人已具备一切所需的资源


关键句:人是本自具足的,所有的经历(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有价值,都是资源。


案例:有些人,他们在工作中,对领导同事有很多期待;与朋友相处时,他们又会对朋友有很多期待;与家人相处时,他们又会对家人有很多期待...殊不知,当别人满足不了他们的期待时,又会感到很沮丧。


感悟:我们拥有一切所需的内在资源,能够帮助到自己成长,有时候当我们努力了也不能办到时,适当的寻求外在的帮助,是可以的,但我们不能忽略自身拥有的宝藏资源。


当我们对别人有期待,喜欢别人来满足自己、认可自己,就是把让自己快乐的责任丢了出去,这种行为风险是极高的,因为大部分人并不会为了让别人开心而去满足别人。


我们要学会看到自己内在的资源,立足自己,挖掘自己,生发智慧,学会自我负责,让自己不断成长。

8、最有效的支持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内心


关键句:没有任何人比你更认识你自己,能给你最佳协助的人就是自己。


案例:身边一位朋友,也是生活中的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一直在向外求,比如一遇到烦心事就找朋友喝酒倾诉,孩子叛逆就给孩子找心理医生,无能为力时就烧香拜佛...这些人,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的内心,以为花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感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许多人渴望通过外部力量加持自己,然而,真正的改变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自我驱动。


内心的力量来自于对自我的肯定和鼓励,尤其是在人生低谷期或者职业瓶颈期,自我肯定是内心力量的重要源泉。外求可以获得短暂的心理安慰,但却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只有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


放下负重,轻装上阵,重启人生,学会在逆境中翻盘,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只有在不断的修正中,我们才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

9、能量来自于对事情的专注


关键句:人的意识是有能量的,当我们集中精力做事情时,潜藏于内心的力量就会迸发出来。


案例:我有一个哥哥,参加工作20年有余,前十年一直在物流行业,虽然累点但收入还算乐观。后十年总想着找个轻松的工作,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结果广种薄收,日子越过越困难。


感悟: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沉下心,在自己选择的行业或者事情上深耕细作,专注潜行,而不是被外界诱惑,这山望着那山高。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很多事情而分散注意力,导致能量被迅速消耗掉,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吃饭的时候想着刷手机,走路的时候想着吃饭,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


专注可以节约能量,一个人越是专注于某一行业,所聚焦的能量就会越大,所感受到的快乐也就越多,只要时机成熟,就会获得巨大的价值。



10、以旧模式做事只能得到旧有的结果


关键句:人生需要适时走出自己的舒适区,给自己机会去尝试新的方法。


案例:前几年,我和业务能力差的领导之间发生工作意见不一致时,从来都是认为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即使按照领导意图去执行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这种状态直接导致我在职场上步履维艰,还一直抱怨是环境不好。直到我学会了戏剧三角形,在职场中刻意扮演了一次受害者后,我恍然大悟...


感悟: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固守过去的思维模式,按部就班做事,追求安逸和稳定,殊不知,这种重复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限制和束缚。


比如:“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人与人之间必须真诚以待”等等。


在旧模式里,我们常常将早年形成的信念用于新发生的事情上,可是关系的不同决定了旧信念的不适用性,于是一场颠覆认知的头脑风暴就开始了。


不断改变是解放的钥匙,就像蝴蝶破茧而出,只有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力量。

11、人的内在灵活性越大,越能应对外在的变化


关键句:内在越强大,外在越灵动,真正的内核强大,是具有选择和妥协的能力。


案例:在职场中,我利用戏剧三角形刻意扮演了一次受害者后,恍然大悟...去年年底,我跟领导因为工作的原因发生了一点不愉快。


在我们谈话过程中,我在拯救者和受害者之间不停切换——我一切都是为了工作(拯救者),我也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我很难过,一晚上都没睡好(我也是受害者)......我运用受害者的良好道德感,看似示弱,但得到了上司的同理心,巧妙化解了一场职场危机。


感悟: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会拿走你很多东西,但它唯一不可剥夺的就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以及面对无法控制的事情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


在亲密关系中,很多女性面对男性的背叛时,会一蹶不振,就像失去了全世界;


在职场中,面对领导劈头盖脸的一顿批评,很多下属都陷入痛苦的内耗中不能自拔。


面对如此种种,一个成年人的标准之一就是学会灵活和变通,了解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灰色地带。当事与愿违时,适度妥协,放下执念,也是一种必要的能力。

12、改变是逆境的转折


关键句:逆境从来不是终点,而是蜕变的开始。


案例:身边有一位全职妈妈,面对丈夫的背叛时,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找准契机,翻盘逆袭,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位职场打拼人,面对职业瓶颈期,并没有就此认命,而是不停寻求新赛道,最终成功破局;一个从小得不到爱而又渴望爱的女孩,在原生家庭的关系中不断被拉扯,最后凭借着自我改变重新修复了亲情关系。


感悟:所有逆境都是促使人生改变的契机。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期,有一个字可以带我们走出来,就是“变”,过去的思想只能带来过去的结果,我们只有改变自己,才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现实中的我们,总想着在别人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爱,比如晋升,比如认可,期待一旦落空,便开始怨天尤人,把自己陷入痛苦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当努力被否定、自信被摧残、付出付诸东流时,记得凡事向内求,改变内在环境,外在环境自然就会改变。

13、世上没有失败,只有反馈信息


关键句:所谓失败,只是过程后的相应消息,善于运用这些讯息资源,将可以成就真正的成功。


案例:我身边真实发生的事情,一名女大学生,因为失恋得了抑郁症,经过几个月的心理治疗,始终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最终跳楼自杀了。


感悟: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失败”,失败和成功就像世间的阴阳,是互相转化的。失败往往包含着很多非常有用的讯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回馈,然后更加接近或者获得成功。


不论是恋爱、婚姻,亦或是工作,一时的失去并不意味着失败,如果我们能把每次的失败带来的教训掌握了,也就转化成了学习的过程,从而开启人生下一段新的旅程。


自信不足的人,其潜意识里总是在找“干不下去”或者“我不行”的借口,失败二字便很容易冒出来,不愿意接受有失败的可能,便没有资格享有成功的机会。



阅读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