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 | 致所有的“大小孩”:今天,请允许自己重新长大






亲爱的“大小孩”们:

又是一年六一,空气里似乎都飘着甜甜的糖果味和无忧无虑的笑声。屏幕前的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看着孩子们雀跃的身影,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被悄悄触动?或许你也会在心里嘀咕:“我都 ‘30岁/40岁/50岁……’ 了,还想过儿童节,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请允许我,作为你的人生教练,真诚地告诉你:这份渴望,非但不是幼稚,反而蕴藏着成年人难能可贵的智慧与力量。它提醒我们,在坚硬的铠甲之下,依然有一颗渴望纯粹、向往美好的心。

一、 童心:成年人最硬核的“装备”,助你勇敢面对

我们常常感叹“成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的确,我们肩挑责任,日夜兼程,要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周旋,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求索。但你是否还记得,孩童时期的我们,面对未知世界是何等的兴致盎然?

好奇驱动探索:孩子对一切充满好奇,一个新玩具、一只小虫,都能让他们研究半天。这份好奇心,正是成年人突破瓶颈、持续学习的源动力。当你勇敢地对未知说“我想了解”,便已迈出成长的第一步。


快速复原力:小孩子跌倒了,哭一场,拍拍尘土,很快就能被新的事物吸引,重新绽放笑容。这种“不念过往”的复原力,是成年人面对挫折、走出低谷的宝贵能力。允许自己有情绪,然后选择放下,轻装前行。


直率的表达“我喜欢这个!”“我不想那样!”孩子们往往能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边界。成年后,我们学会了委婉,却也可能压抑了真实。适时地、智慧地表达自己,是勇敢面对内心、构建健康关系的基础。


当“成年人”的脚本让我们习惯了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甚至过度内耗时,不妨悄悄问问心里的那个“小孩”:如果是他,他会怎么做?


答案或许会更简单、更直接,也更有力量。



二、 活在当下:找回那扇通往快乐的“任意门”

孩子们是天生的“活在当下”大师。他们能为一只蚂蚁搬家看得入迷,为一颗糖果雀跃不已,全然投入,不忧前路,不恋过往。他们的快乐,简单而纯粹,因为他们全然专注于此刻的体验。

而我们,常常被未来的规划、过去的遗憾所牵绊,焦虑和压力似乎成了生活的背景音。今天,何不借着儿童节的“魔法”,给自己按下“#专注当下”的启动键?

品味寻常: 像孩子一样,专注地品尝一块蛋糕的香甜,感受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度,聆听窗外鸟儿清脆的鸣叫。你会发现,快乐其实俯拾即是,它就藏在每一个被你全然体验的“当下”。


放下包袱: 暂时放下那些“应该做”和“不得不做”,允许自己有一段“无用”的时光。发发呆,看看云,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感受呼吸。给心灵一片留白,才能容纳更多美好。


活在当下,不是逃避责任,而是为心灵补充能量,让我们更有力量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 拥抱内在小孩:成熟与天真的和谐共舞,保持童真本色

谁说成熟就必须以牺牲天真为代价?真正意义上的成熟,是整合,是包容,是内在力量的充盈。是经历世事纷繁,依然能保有内心的澄澈与柔软;是承担起成人的责任,也敢于释放纯粹的喜悦与好奇。

今天,请郑重地允许自己“幼稚”一把,与内在的那个小孩好好连接:

尽情玩耍:穿上你喜欢的鲜亮衣服,去公园荡个秋千,或者在家痛痛快快地打一场游戏。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那份投入和享受的心情。


纯粹表达:给许久未见的老友打个电话,只为分享一个笑话;或者,给自己买一个心仪已久却因“不实用”而搁置的小物件。这不是浪费,而是对内心渴望的温柔回应。


#拥抱内在小孩 ,不是要我们退行到不负责任的状态,而是要从童真中汲取生命力,让那份纯粹的热爱、不设限的想象力,成为我们创造更丰盈人生的源泉。


亲爱的“大朋友”,你已经非常出色了。你学会了独自面对风雨,也懂得了生活的诸多不易。你成为了小时候自己可能羡慕的、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大人。

请记得,那份源自童年的纯真、好奇与热爱,不是需要被“修正”的“幼稚”,而是你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导航系统”与“能量补给站”。它让你在疲惫时找到慰藉,在迷茫时校准方向,在取得成就时依然能感受到最本真的喜悦。

愿你能勇敢地肩负起你的责任,也能自在地拾起生活的童趣。一手耕耘事业,一手播种快乐,让生命既有乘风破浪的魄力,亦有童心闪耀的温度。

祝所有心怀纯真的“大朋友”们,无论年岁几何,快乐不止今天,童心永远在线!


愿我们都能带着这份初心,勇敢地、兴致勃勃地,去探索人生的每一个新奇的“下一秒”。

这个六一,你打算如何“犒劳”一下心中的那个“小孩”?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童心”计划!






阅读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