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必须有用」的人生:我在教练技术中学会与「无价值感」和解




在个人 IP 的探索之路上,我选定了【教练】方向并制定了行动计划,在 9 月内体验 5 家机构的课程,与 5 位教练进行咨询对话。


#教练技术 课堂上,老师分享自身限制信念时,如同一面明镜,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信念等式:


不工作 = 不贡献 = 无价值 = 被抛弃”


这个曾驱动我不断向前的逻辑链,如今却悄然化作束缚自由的锁链 —— 它让我在休息时深感愧疚,在选择中畏首畏尾,甚至将价值感完全捆绑于 “持续产出” 之上。


渐渐明白,成长的课题从来不是与信念对抗,而是学会与之共舞。我开始以观察者视角审视这个等式:


它曾赋予我奋进的力量,而今却需要重新校准维度 —— 价值感不应被单一的 “工作” 标签定义,贡献可以是滋养自己、传递温度,或是从容扎根的沉淀。


在寻找教练咨询的过程中,我的初衷是了解不同的教练风格和收费标准,为未来的咨询做参考。但生活总是充满惊喜,我在这段旅程中意外地找到了解锁信念枷锁的钥匙


1、区分客观与主观


我意识到,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臆想是解开情绪困局的关键。那些时常涌现的不安全感与恐惧,往往并非源于外部世界的真实威胁,而是内心对不确定性的过度投射。


我需要勇敢地面对恐惧,辨别它是真实存在的危机,还是仅仅是我内心的幻影 —— 是对未发生事件的灾难化想象,而非确凿的现实困境。


2、接受失败的勇气


当我害怕失败时,我学会了回头看看,如果真的失败了,那又会怎样?


我开始理解,不能接受失败,其实是不敢接受自己的成长。过去的我一无所有,可以接受失败,也有勇气从头再来。现在,当我拥有了更多,我反而被束缚了。


失败又有何惧?我曾获得的一切,即使失去,我也有信心再次获得。


3、与父亲正式告别


与父亲的正式告别,是一场始于心底的漫长和解。他的突然离去如同一道未愈合的伤口,那些没来得及说出口的话,成了日夜盘旋在心头的遗憾。


我深知,告别从来不是某个特定时刻的仪式,而是用时光慢慢编织的自愈之网。


或许未来 2-3 年,我会在日记本里写下对他的思念,在与挚友的深夜长谈中释放藏了太久的情绪 —— 让那些曾堵在喉间的话语,随着眼泪和倾诉一点点落地生根。


这个过程或许会反复,但我愿意耐心等待。我相信,时间不会带走回忆,却能重塑我们与过去的关系,终有一天,我会坦然穿上 “思念” 的外衣,又能从容脱下 “遗憾” 的枷锁。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信念枷锁?当你面对它们时,你是如何解锁的?


渴望听到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在成长的道路上互相鼓励,共同前进~




阅读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