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测评的价值不仅是自我认知?为什么说测评解读的尽头是教练?》


标签: 教练播客

订阅分享小宇宙APP,倾听Coach8节目

理测评不仅帮助我们了解自己,还能指导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将测评结果与个人生活细节结合,可以发现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但这些测评工具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否能真正放之四海皆准?这引发了关于其全球适用性的思考:测评工具如何克服地域与文化的偏见,提供准确的自我认知?探索这些问题,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利用测评,实现自我提升。


【话题时间线】

00:02:05:教练的智慧:如何利用心理测评数据做出准确判断?
00:05:38:探索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儿:测评的作用与影响
00:11:17:了解自己:为什么教练过程更像是心理测评?
00:16:57:为什么一套测评不能完全相信?解读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
00:22:34:贺隆巴赫指数与阿尔法系数:评估心理测量的稳定性和效度
00:28:15:行为与性格:通过数据驱动揭示人的内在特征
00:33:56:解密当地文化与社会结构:解读的独特视角与个人特色
00:39:34:解读之美:透过理论看见生命的奇妙之旅
00:45:13:了解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测评工具与场景服务
00:50:54:孩子的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从DISK到大五人格,揭秘性格特征!
00:56:32:解读概念:掌握催眠与叙事的力量,理解逻辑背后的信息
01:02:13:教练的力量:如何更好地利用工具帮助更多的人?


【内容摘要】


心理评测的运用与反馈
上一期节目,华峰提出了两个问题,本期节目将继续讨论。华峰询问如何使用心理测评结果,以及如何将测评结果与个人生活结合。徐老师解释了心理测评的常模数据,以及在选拔和评估中的作用。同时,徐老师提到了教练方法,通过不断展开对话,找到个人优势,并将这些优势与生活结合,从而得到有用的案例。

测评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测评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使用测评工具,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生活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当一个人在工作中懈怠时,可以通过测评工具反思自己是否在学习过多,导致工作懈怠。此外,测评工具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行为和特点,如DISC模型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总之,测评工具是一个长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测评与自我认知的深度解析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测评和教练的区别和联系。测评是一种结构化的方式,可以快速对齐和解释问题,方便大家理解。而教练则更像是一个个性化的心理测评过程,通过与被测者的对话来了解他们的特质和行为。虽然两者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实际应用中,测评可以作为一种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而教练则是一种针对个体的个性化服务。

测评工具的普适性问题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测评工具的局限性,即不同的测评工具可能因为出题人的文化背景、地域偏见等因素,导致结果的差异。同时,也提到了测评的目标是为了区分高分和低分,如果不同人群或特质测出来的分数没有差异,那么这个测评就没有价值。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测评工具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局限性,并注意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测评分数的分布与解释
主要讲述了在测评行业中,数据的重要性。一个有效的测评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分数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哪些分数是高分。同时,数据的代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样本不均匀或者代表性差,可能会导致测评结果有偏差。此外,国际上有一个叫做科隆巴赫指数的标准,当这个指数达到0.8以上时,准度和效度就可以得到保障。总之,数据是评估测评效果的关键,需要有大量的数据支撑和代表性。

心理测量学的稳定性分析
薛老师最近在学习心理测量学,阿尔法系数主要反映测试的稳定性,即分数是否稳定。对于人格测验,0.6到0.7的克隆巴克系数可接受,0.7以上较好。测评工具需要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数据对比来区分不同人群。例如,管理群和非管理群的数据差异可以用来划分分数线。如果两种群体之间没有本质差异,那么就没有必要进行区分。

测评工具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主要讨论了基于测评工具的数据驱动分析方法,通过数据驱动分析出人的不同维度。同时,提到了市面上流行的几个测评工具,如威廉马斯顿的理论、looks profile等,它们都是基于大量数据和心理学理论得出的。此外,还讨论了公正这一概念在不同地域和群体中的表现,以及如何通过图谱分析来理解人的行为和动机。

解读师的角色与实践经验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翻译和解读的差异性。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的限制,可能会导致翻译后的内容与原意有所偏差。同时,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会影响测评结果。例如,大五人格测评在中国文化下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文化进行相应的测评。此外,解读师的个人经验和能力也会影响解读结果。因此,在翻译和解读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文化适应与测评解读的深度思考
讨论了中国文化下的测评和适应问题,指出在某些文化背景下,动机和权力等特质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同时,讲者通过比喻和实例解释了power这个概念,认为它不应该仅仅理解为权利,而应该理解为能量。此外,讲者强调了解读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从而让人对生命有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讲者指出,完成测评只是很小的一步,解读才是关键。

心理学与教练的深度解读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心理学家和理论学家通过研究结构,帮助人们从科学和人类的角度找到一个结构。他们认为,个体的研究是本我,而集体的研究是超我。超我能够让人看到有结构化的本我,但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心理学或测评可以帮助建立基础性的结构,但最终还是要靠自己深入探索。教练和测评的区别在于,教练需要根据客户的情况来确定议题和目标,而测评则提供了一个模板,让客户描述自己。

测评工具的选择与应用
主要讨论了测评工具的选择问题。市面上有很多测评工具,但它们是否针对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特定公司等需要进一步探讨。讲者建议从市面上的角度去理解不同测评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同时,讲者还提到了Disk这个测评工具,认为它从行为角度出发,适用于大量场景,且易于理解和操作。

测评与解读的深度理解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测评的复杂性和解读的重要性。随着测评的复杂性增加,解释的空间也会增大,从而更容易让人理解。从能力测试、性格角度、行为角度等多个方面来看,都可以进行测评。然而,单纯的测评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特质,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解读来深入关注人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测评可以用于普筛、领导力、潜力等方面,但最终的结果可能并不完全准确,更多的是受到巴纳姆效应的影响。因此,解读测评结果的技术比单纯的测评要难。

解读技术的深度解析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解读技术的综合性,它不仅包括教练、催眠和销售,还包括说服力、叙事等方面。解读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给人带来负面影响,如给人贴标签、恐吓式营销等。因此,解读技术需要谨慎使用,避免对他人造成伤害。同时,这段内容也提到了算命等类似活动,它们虽然也是解读技术的一种,但往往存在误导和恐吓的成分。

警惕恐吓式销售与教练技术工具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恐吓式销售和教练技术的负面影响。讲者以自己在云南的经历为例,说明了恐吓式销售如何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进行欺诈。同时,讲者也提到了教练技术的重要性,认为教练应该帮助人们发现真正的议题,而不是不断给出答案。讲者还强调了工具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认为工具的使用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最后,讲者表示希望通过节目传播正向能量,帮助更多人。

工作学习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这段内容主要讲述了培训课程的价值和意义。讲者认为,培训课程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输入,更在于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员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讲者也强调了价值观和成就感的重要性,认为这些远大于赚钱带来的收益。此外,讲者还提到了测评的误区,认为测评不应该仅仅被视为救命稻草,而应该随着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让学员真正爱上自己的测试数据和图谱。最后,讲者表示期待与听众再次交流。




阅读 272